中文(简) | 初期中譯來自台北聖三堂

正教的精神和靈性

前面所述的一切是為闡釋正教的信仰,也是為護衛人類得救的奧秘。前述也為每一位信徒對上帝、對世界和他的人類同胞指明立場,建立正信的精神。我們並無意就人的方面發展出一種自我拯救的模式,而是指出上帝與人雙方的合作。

人由於墮落而喪失上帝的恩典,以致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路。他勝不過自己的情欲,被肉體的精神所克制。上帝由耶穌基督親自接近人,使人回歸與他的恩典的共融。人在基督裡,分享上帝的生命,克服住傾向肉體的心意,而持守靈性的意向,那就是『生命與平安』(羅八6),和基督的心(斐二5;格前二16)。他不再『思念』(就是把情感置於)『地上的事』,而要思念『天上的事』(哥三2)。

『在基督內』的人於是發生重大的改變,例如:他已經成為一個『新人』,和新的受造物;他完全基督化了。就是人擁有基督的身體,分享神聖的感恩聖事(聖體血)的結果。新神學家聖西默盎以極感人的語氣如此描述說:

『我們成為基督的肢體,
基督又是我們的肢體,
我這卑賤的人,
竟有基督成為我的手我的腳;
我擺動手,基督是我整個的手。
要叫你必須明白聖潔的神性,
是和我密不可分的。』

人整個基督化了,促使信徒尊重的他身體。聖西默盎的詞句感人至深。我們了解自己的時候,明白自己在基督裡是誰,成為何許人的時候,我們就能洞悉這聖蹟。我們就會尊重自己,在真實的自我面前小心翼翼,尊敬自己如同尊敬基督一般:

『何等驚訝,我明了了自己,
神蹟呀!我由誰變成如此;
我尊敬自己,我顫栗,
我宛如對你一般尊敬我自己。
我驚訝於自己竟如此羞慚。
在何處就座,向誰接近?
在那裡安置你的肢體?
如何工作,如何行動?
我該如何運用你可畏而神聖的肢體?』

整個人基督化了,對於成為『基督的肢體』的肢體,他感到無限的尊敬。促使人對他自己的身體採取完全的新行為。他的身體不再屬於他,而屬於基督;這身體成為『聖靈的殿宇』了。人不能用自己的身體為所欲為,也不能對他的鄰舍為所欲為了。他必須以對上帝聖殿所持的虔敬和尊重的態度,同樣對待自己的身體。不符合這標準的行為都屬褻瀆神聖。

他對上帝,對世界,對人類同胞和他整個自己的整個立場要和一個基督化的人所得到的高度榮耀成正比。於是,他的生命再度響應他的天性,他那按照『上帝的形像』受造的天性。他要放棄他的自主權,自由選擇愛的共融。愛無疑是上帝的恩賜,是聖靈的果實(迦五22)。不過,一個人要想領受聖靈的恩典,必須首先出於全心全意地選擇,必須一心一意順服上帝的誡命(若十四23)。上帝愛人,賜給人如此的可能性,只要他如此希望,以自己的愛響應上帝的愛,就可以改變為『因著聖靈,成為上帝的住所』(弗二22)。

對信徒來說,這表示出一種生活方式。就是假定他下定決心要『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欲』都釘上十字架,竭盡全人的力量獲得屬上帝的德行,以之作為絕對優先的目標。

但是,要再說的是,人憑自己的努力要達到的,不是上帝所賜的拯救恩寵,而只屬人努力的果實。不過,他這樣作也確實表示他以自己的成果,出於自己的選擇全心全意歸向上帝;他確實希望能得到上帝的恩賜。於是,他可以求上帝賜恩寵給他,上帝將人的奮鬥『列入考慮』,接受他努力獲得的成果,再將它們轉變為聖靈的果實如:『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迦五22)。

如此的新『心』,如此的新思想方式,是以信徒願意放棄他的自主權,承認自己不足也無能達成生命的意義為先決條件的,也就是說首先要悔改,改變自己的思想方式。一個自主的人,若要憑著善行或任何形式的『技術』過程,希冀使自己的生命成義,那他就在上帝借著基督耶穌賜與恩典的范圍之外了。正教的精神或思想方式中是沒有任何自我稱義的觀念的(羅三20;迦五4)。真信徒正視他的罪和不足,以完全的信托仰望基督。因此,稅吏和娼妓反而比那些自以為義、並且依仗自己的義德的人先進上帝的國(瑪二十一31)。

教父們言及『心的歸正』的同時『敞開』心門,讓上帝的恩典能進入人的心靈。《大聖頌典》的詩歌表現了信徒生命中的這一事實。

信徒借著真正的悔改感覺自己彷佛處身海底:『因為沒有一個亞當的兒女犯罪,像我對你所犯的罪。』他確信將他和上帝分隔得如此遙遠的,是出自他的性情:『是我自己得罪了你。』他更進一步表示自己竟無法哀哭痛悔:『我沒有眼淚,沒有悔改,也沒有懺悔。』人在陷入絕境之時,也惟有向上帝這位救主呼喊了:

『上帝啊我的救主,請向我施恩,
賜給我悔改的思想,
將痛悔的希冀賜給我這卑微的靈魂,
將我從可怕的頑梗睡夢中救拔出來,
驅散怠惰的黑蔭,
溶解絕望之暗影,
如此,我這可憐至極的人,
可以抬起頭來,
聖言啊,我將自己結合與你,
行走在你的聖意中。』

深深的謙卑構成屬靈生命的開始,是正教精神或思想方式的基礎。無論人因自己的意志如何陷入僵局無法自拔,我們都不應該發出絕望的呼聲,而是回頭邁向希望。

從今以後,信徒蒙召要作一生之久的屬靈奮戰,但是上帝永不棄他於不顧,除非他自己認為可以靠自己對付一切。於是他在自求多福中與上帝的恩典遙隔了。信徒明白,上帝不同在之時,魔鬼就乘虛而入,用欺騙的手段威脅他『在基督裡』的意念(若八44;伯前五8)。

魔鬼的力量是可怕的,因此,主勉勵人應該『要節制,要醒寤』(伯前五7),『你們務要在主內,藉他的能力作堅強的人。要穿上上帝的全副武裝,為能抵抗魔鬼的陰謀,』(弗六10-12)。

這意思是除非信徒因自己的自由意志與魔鬼合作,魔鬼對他是無能為力的。以『守齋和祈禱』從事屬靈的戰爭,也即在基督內的克修可以粉碎魔鬼的一切陰謀詭計(參瑪十七21;谷九29)。信徒借著克修,目的不在於克苦身體,而是為了削弱偏情。也就是將身體預備好去領受上帝的恩寵和潔德。沙漠教父談到偏情消失時說:『你如果想得救,要變得彷佛已經死了一般。』一個人達到如此聖潔的境界,他就得到真正的謙卑,贏得上帝的所有恩寵,成為『充滿恩寵』的人(瑪五3;伯前五5)。魔鬼的陰謀再不能傷害他。

不過,由於人善變,他可能再墮落,這意思是他可以趨向德行,也可以走向罪惡,這全靠他的自由意志去作決定。

我們對『自由』一詞,可作相對的或絕對意義的了解。絕對的自由將人的『自我』置於宇宙的中心。運用絕對自由使人遠離自己的本性,叫他與人疏離;按照基督徒的信仰,人不是一個自我主義的存有,是要與人們相通的。這理念指出,我們的鄰舍和我們共有同樣的天性;他不是和我分離的存有,或者不相幹的陌路人。這意思是,我們身邊的人和我們以及所有的人類同胞一起構成同一個人類,一個由無數人格組成的整體。

這一個天性,表現於基督徒以『一心』即基督之心善度每日的生活。基督『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並且『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7-8)。這是他為與之在愛內共融的背道的人所作的謙卑和犧牲的極致。當人得到基督的心的時候,他就再度回心轉意按照他的本性生活,他就具有了與人的真正本性相符合的『心』。

反過來說,一個人以行使自己的意志作為至高無上的準則,而無視於這對別人,對整個社會,對所有的被造物的共融產生什麼意義,他就走上了使他和自己的根本本性相違背的道路。這種行為類型只構成他和自己的相通,那就是地獄。這種自我中心的『心』可能構成真正的威脅。當人以自由為名,認為有權以任何方式行使其意志時,這種自由的名義將使他變得具有破壞性。

當然,人有『免於什麼』的自由,例如:免於受壓迫的自由;不過,人還有著『作什麼』的自由,為一個宗旨奮鬥的自由。如前所述,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是違背人的天性的,會將他變成暴君或怪物。因此,追求真正的自由必須符合人生的宗旨,這宗旨當然是陶冶、是建造,而不是人格的破壞。

在我們這時代,這問題尤其具有現實性,因為有太多的人侈談自由和解放,從負面評估人的人格,並且以完全將其廢除為目標。另外一些人談論解放,強調人的能力無限。他們借著科技承諾要將這能力解放出來,將人變化為超人,與上帝一較高低。這觀念假定一個擁有絕對自由和權利的人,可以將自己的意強加在弱勢者的身上。

按照基督徒的『心』或思想方式而言,與人的天性相和諧的真自由是為人性服務的,而不是予以破壞。它為上帝的一切受造物的聯合、協調、及仁愛服務。因此,自由這問題顯然和我們所持有關人的觀念直接相關。基督徒人類學不會進入僵局,也不會導向對人的人格產生災禍的自由觀。基督徒的自由觀,對人以及所有的受造物都是祝福。

因此,我們談到『作什麼』的自由,意思是人的天性的實現,就是他的生命意義的付之實踐。上帝創造人從『按著形像』進步至『按著樣式』,就是說,按照聖三位一體的三位之愛的模范借著恩寵在愛內豐富的共融。

可以指出的是,基督談到愛的『極限』是指對我們的仇敵之愛,其特點是『完全』,是以天父的愛作為模范而施與的:『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瑪五44-45)。將敵人包括在內的愛之『心』,是『按照天父的樣式』而發揮的愛心。它的發揮不出於強制,不出於需要,是自由作出的。

把努力實行『愛我們的仇敵,為咒詛我們的人祝福,善待恨我們的人』視為違反人類天性的看法,是錯誤的。因為違背人的真正天性的不是愛仇敵,而是恨仇敵;不是祝福,而是咒詛。

上帝愛人,祝福,行善。所以愛上帝的人渴望像他,這才是他的人生意義。人如此才能克服他的背道,恢復亞當墮落前原有的心。亞當原來的信念是:他的配偶夏娃,並不是什麼陌生人,而正是他自己:『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在基督耶穌內,我們不再是自我中心主義者,不是價值『一千銀子』的東西。我們重新感知人類的一體觀,出於同一個人;我們明白了基督內恩典時代的意義。基督來,將上帝分散的兒女聚集『歸於一』,希望將所有的人結合一起『在基督內歸於一』。信徒就以此意義來了解聖經的話語:

『你應全心,全靈,全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最大也是第一條誡命。第二條與此相似: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瑪二十二37-39)。

基督提到如此的愛,強調這是為了應驗整個律法,正教的『心』以此作為根據。不要漠視別人的存在,要了解他是你的肢體,視你自己和所有的其它人為一體,並且互為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