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简) | 初期中譯來自台北聖三堂

教會

教會作基督的身體是神人一體的聯合,即一個可見與不可見實體的結合。教會的不可見方面,指上帝與人之間的共融,以上帝聖三的三位之間的共融作為模范。隨著天使被造,天上的教會設立;以後,人又加入這教會:『然而你們卻接近了熙雍山和永生上帝的城,天上的耶路撒冷,接近了千萬天使的盛會,和那些已被登錄在天上的首生者的集會,接近了審判眾人的上帝,接近 了已獲得成全的義人的靈魂,』(希十二22-23)。

人的墮落毀壞了他和天上教會的共融。不過,上帝並沒有放棄他的被造物,卻在萬世之前前就為人的拯救作好計劃。為了預備人回歸與上帝共融,他揀選『以色列選民』用以預示新以色列,就是教會(羅九7-8;迦三29)。

保祿宗徒說到存在於萬世之前的上帝的奧秘,以上帝子及聖言降生成人,向人和天使啟示。這是被上帝隱藏了許多世代的奧秘的組織…因為上帝的各樣智慧,按照永恆的計劃,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如今又藉著教會顯明了(弗三9-11;參西一26)。

教會在基督耶穌裡重新設立;天使和人按序聯合重建教會:

『基督啊,藉著你的十字架,
天使和人類進入同一羊群,
成為同一教會。
天地同歡。
主啊,願榮耀歸於你。』

教會身體的合一由一位元首基督付之實現;『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這身體的救主』(弗五23)。上帝與人的聯合有著絕對和純粹的特征:因此舊約稱上帝為忌邪的上帝(出二十5;申五9)。人背道則被描述為犯奸淫(民二17;則六9)。

在教會內『重新聚集』,即上帝四散的子民聚集一起(若十一52)得以完成,眾人在元首基督之下構成一個身體,基督是這身體的救主。基督『愛了教會,並為她舍棄了自己,以水洗,藉言語,來潔淨她,聖化她,好使她在自己面前呈現為一個光耀的教會,沒有瑕疵,沒有皺紋,或其他類似的缺陷;而使她成為聖潔和沒有污點的。』(弗五23-27)。

『以水洗,藉言語』即『因父及子及聖靈之名』(瑪二十八19),我們成為聖潔,進入以基督為首的身體內,『在基督耶穌內已成了一個』(迦三26-28)。因此,我們說到教會的時候,不只表示是沒有基督、沒有主為首、沒有身體的上帝的子民而已。我們指的是既有教會的元首,也有所有的成員基督徒在內。聖靈在五旬節那一天降臨教會,住在她裡面,復興信徒,將他們並入一個基督身體之內。基督『在眾多弟兄中作長子』(羅八29);藉著他,我們與上帝和好(格後五18;哥一18-20)。

我們於是可以明白,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被視為與救恩同等。在她裡面,基督與父的關系傳遞給我們每一個人:我在他們內,你在我內,使他們完全合而為一』(若十七23)。教會不是使人獲得救恩的工廠,而是救恩本身。上帝四散的子民『聚集』,而與基督『聯合』不是次要的事實,而正是拯救事件(若十一52)。人不能不與基督的身體聯合就可以作基督徒,或者自稱為基督徒,同時又不和眾弟兄相共融(格前十二12-28)。每一個人自己的得救,不能以為和別人無關,也不能據以不加入教會,不溶入教會生活。一個『愛自己』的人陷入自我陶醉,希望不必求諸於耶穌基督,不必加入他的身體而自己尋求得救,不能視為是基督徒。

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只有一個(弗四4),基督是不『分裂』的(格前一13);一個人不和弟兄們在一起,不能說是屬於『基督的』。因此,分離或分裂是犯罪。

基督徒的集會或聚集不只是一群基督徒聚在一起,而在表達同一基督身體的聯合,即:身體與頭合在一起。這就是為什麼只要有兩三個人在一起,就有基督同在的原因,也就是一個完整的大公教會。不過,他們必須奉基督的名聚會(瑪十八20)。

這表示如此的集會必須在基督的靈裡實行,好奉行基督的工作,而不是奉基督的名為人的目標服務。基督的工作是將上帝四散的子民聚集『歸一』;在以聖體血聖事表示合一而非分離之時,這合一就完成了。保祿宗徒提到這些聚集是『奉基督的名』時如此宣告:『這是我從主所領受的,我也傳授給你們了:主耶穌在 被交付的那一夜…說…』(格前十一23)。

聖保祿在其他地方強調說:『肢體雖然眾多,身體卻只是一個』,因此將聖體血聖事視為人歸回『同一本原』的合一,朝向『在基督內歸於一』的合一。

因此,聚會雖然只有兩三個人,仍必須表達大公教會的合一,而不是分裂成不相共融的小群和小派。如此宗徒教會的合一甚至延伸到凡物公用的程度:『眾信徒都是一心一意,凡各人所有的,沒有人說是自己的,都歸公用…』(宗四32)。在這樣一個『奉基督的名』的聚集裡,沒有分離和分裂的容身之地。由於這原因,宗徒責備格林多人,因為他們在教會聚集時竟然發生分裂:『…我聽說你們聚會時,你們中間有分裂的事…』(格前十一18)。於是,在構成分裂或作秘密小集會的時候,『兩三個人』是不能奉基督的名集會的,即使那些聚會的人辯稱自己是『奉基督的名』也在所不許。

另外,教會有其可見的一面。耶穌基督親自揀選十二門徒,稱他們為宗徒。在他於榮耀中升天之前,他應許他們『佩戴上自高逃邙來的能力』(路二十四49;宗一8)。他又差遣他們出去宣揚上帝的國度,叫相信的人成為門徒,藉著聖洗聖事將他們並入教會(瑪二十八19)。這應許在五旬節那一天得到應驗,教會增加了三千人(宗二41)。

這第一所教會是個具體的團體和,包括效法基督的神聖德行(格前十一1),

在主日舉行聖體血聖事,遵守宗徒的教訓(宗徒訓誨錄),以及我們所已經提到的公眾祈禱和愛德的共融,甚至達到財物共用的程度(宗二42;四32)。凡是參加如此集會的人包括在基督徒之中。沒有參加的不能被視為基督徒。宗徒教會存在著特殊的架構:宗徒、長老(司祭)、執事(輔祭)、以及如弟茂德,弟鐸等核心幹部。當有關信仰的嚴重問題發生時,就要在聖靈引導之下召開擴大議會予以解決,如宗徒議會就等於是教會的『喉舌』或教會之聲(宗十五22-29;參弟前三15)。聖經所說的教會是可見的,具體的。教友中間有許多是很軟弱的,靈性上犯嚴重錯誤的,必須要求他們悔改以免被革除出教會(瑪十三30、47;格前五1;猶12、23)。

對於任何宣稱『從不潔淨中分別出潔淨』將在末世的時候發生,從而組織所謂『潔淨教會』的理論,正教教會予以譴責,因為在主再臨前,沒有人能作如此的分別。像此類的個案,判斷的標準顯屬人為,其評估易犯錯誤(瑪十三29-30)。

教會裡有軟弱教友的事實,並不表示整個教會都墮落背道。當梅瑟上山向上帝說話的時候,幾乎全體『選民』都墮落背道叛教,然而上帝依舊保全他的子民,並沒有棄絕他們(出三十二1-8)。

新約的教會,上帝的新子民,不只是發生於宗徒時代的歷史插曲,而是一件連續性的大事,要一直延伸至基督第二次降臨之時。聖靈永遠留在教會裡,引導人們走向真理(若十四16);基督是教會的頭,作為頭,他永遠和身體連在一起。他帶領身體,不是身體帶領他。教會這基督的身體永遠不會墮入背道叛教的罪孽,原因就在於此,只有個別的肢體會獨立起來離開身體,墮入背道而導致屬靈的死亡。即使教會的牧者,『從天落到地上的星』可能墮落背教,但是教會永遠不會(宗二十30;得後二3;啟九1;弟前三15)。永遠有小群『余民』及信徒的余數和頭連在一起,也永遠有教會存在,因為根據基督的應許,即使『陰府之門』也不能勝過他(瑪十六18)。

於是,教會是無與倫比的,不可見的(瑪十六18)。她歷經世代猶存,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真理建立在教會身上,而非教會建立在真理上。教會是真理,因為她的頭是基督,即真理本身(弟前三15;若十四6)。沒有基督,就沒有教會(瑪十六18),沒有教會,就沒有真理(弟前三15)。

由於教會也是可見的實體,它存在於許多世代,可以憑可見的象徵和標志辨認出來。這些外在的象徵,指明和驗証了基督教會的身分,使之有別於自封的『教會』和矣謁。

這些標志是在信仰、組織和生活上遵照基督的旨意和宗徒的慣例而定,有著不可打破的連續性。教會連續性的最可見的焦點是宗徒傳承。使徒統緒的源頭在於聖經裡所表達的上帝的旨意。早在五旬節以前,宗徒的職分就與眾不同。使徒選出瑪弟亞取代猶達斯擔任『主教』,與舊約的預言相合(宗一26;詠一○八8)。這証明教會裡存在著『主教』職分,所以宗徒要揀選合適的信徒,透過覆手將司祭的恩賜傳遞給他們(弟前四14;弟後一6),並且授命他們牧養地方教會,再在每一座城市按照所示的方式按立長老(司祭)和執事(輔祭)(宗十四23;弟後二2;弟前三8-12)。

所有這些教會牧者,都列入確保宗徒教訓的純潔與和諧的連續不斷的宗徒傳承之內『你們就應彼此意見一致,同氣相愛,同心合意,思念同樣的事,以滿全我的喜樂』(斐二2)。正教教會具有宗徒教會這一切標志和特性,即:宗徒的教導和初期教會的全部神品結構,宗徒的訓誨和精神。

正教教會知道大公教會在一個特定地方可以有兩種不同的表現,即:修道院和堂區。教會的原始形式在正教的修道院保持完整,正如宗徒大事錄所描述包括凡物公用(宗二42-47)。

教區的聖體血聖事,將堂區的集會轉變為大公教會(格前十16-17),所賦予『堂區』一詞的深層意義延伸至純粹的地理涵義之外。由於『在教會裡』的聚會(格前十16-17)就是基督之體,因此我們發現了教會的大公性。這表示出內在的(不是外在的或地理的)大公性;我們前面已經提過,保祿宗徒在格林多前書十一18-23如此表示說:『我聽說你們聚會時,你們中間有分裂的事…輕視上帝的教會…這是我從主所領受的,我也傳授給你們了:主耶穌在 被交付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

使用在這裡的教會一詞,其動態意義等同於為了舉行聖體血而聚集的格林多基督徒。每逢一個地區(堂區)的基督徒為這目的聚集一起,這集會就成為教會。在此所出現的是全教會,而不只是其中一部分(參羅十六23)。

信徒的整個生活超出其界限以外的事實,顯示堂區的大公性。轄有許多神父的正教教區主教,確保基督臨在於禮儀生活中,並護守信徒,使之以教會為首團結一致。聖洗聖事、聖膏聖事和所有的奧秘的聖事,都在堂區隆重舉行。堂區信徒在教會聚集,每一位教友透過堂區都隸屬大公教會。堂區和修道院一樣,由於其內在的大公性,不是教會的一部分,而是整個教會。

堂區的信徒藉著他們參與聖體血聖事,蒙召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上實踐一個身體的經驗;這也表現在事奉聖禮結束的勸誡中:『讓我們在平安中離去』。『 一個身體和一個聖靈…只有一個主,一個信德,一個洗禮;只有一個上帝和眾人之父』這深深的合一與平安(弗四4-6)必須在信徒的每日生活上付之實踐。有各種靈恩賜給他們每一個人。因此,每一個人在同一個教會的身體之內各有自己的功能,並且運用他的靈恩服務其他的肢體以及整個身體。他們蒙恩不是用於利己的(格前十二7-27;十四;十二26)。他們決不可離開弟兄而孤立,而應該用來服務身體,叫大家得益處(瑪二十四45-51;二十五14-30;伯前四10-11)。當每一位信徒的整個屬靈生命,以特定的禮儀集會作為中心來操練,達到融洽和諧的時候,這種奉獻的可能就成為事實。

不幸在大城市大堂區裡,人數眾多的堂區信徒不再能夠在『基督裡合一』和『互為肢體』的架構之內發揮功能。教會必須解決這問題,並且尋找其他結構。不過,無論尋找到什麼結構,都必須保護教會的宗徒徒組織要素,不可出自人意的創作,不用人的方法,尤其不可含有『今世』的標準和模式,以免使教會陷入世俗化。

宗徒教會的整個組織架構以事奉聖禮,也就是聖體血聖事作為中心,以保証教會真實性性的延續,也就是與元首基督有著不斷的相通與聯合,因為正如事奉聖禮的一篇祈禱文所說,他是『被分食而永不耗盡的』。這意思是新的架構不容許斷絕與主教的相通,必須有牧者長老(司祭)與主教聯合一起。因為主教代表基督的形像和地位,由主教按立的眾長老(司祭團)代表宗徒議會。

初期教會主教安提約基亞的聖依納爵作出上述聲明,強調教會的合一,說主教在那裡,信眾就必須在那裡;除非與主教聯合一致,人們不可任意舉行事奉聖禮。

與主教共融,全教會的合一才得以保持。每一位主教,必須隸屬一個得到世界上所有其他正教主教議會承認的地方主教議會。如此,藉著地方議會,每一位主教與全世界所有的主教相聯合。

按照初期的基督教傳統,地方議會由國家首都的主教擔任主席,並按如此的方式經過更普遍的決議和正教的承認產生自主的正教教會(宗主教區,總主教區,都主教區)。宗主教在各自治正教教會中擁有『榮譽的首席』,享有維系全體正教教會間的合一與合作的特殊使命的是君士坦丁堡的普世宗主教。全體正教教會在信仰和禮儀上合一,保持著原初教會的聖統結構。如果發生危及教會的信仰與生活的極端嚴重事件,由地方議會或更普遍的議會處理。

教會的整個組織結構以聖體血聖事的聚會為基礎。因此不存在『金字塔形』的教階結構。普世宗主教要和各地方教會的首腦建立關系,並且就全體而論,要和全體主教建立關系,是同儕中的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