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简) | 中譯來自中國上海的教友

簡單性與靈活性

呼求耶穌聖名是一種非常簡單的祈禱,適合于每一位基督徒。但它同時也能引人進入最深的靜觀。假如有人打算每天長時間的專門誦念耶穌禱文,更進一步,他還有意在祈禱時使用呼吸的控制與身體方面的練習,那麼毫無疑問地,他需要一位有經驗的神師。這樣的神師不容易找到。但為那些沒有神師指導的人而言,仍可放心大膽地實踐耶穌禱文。只要他每天不是長時間的誦念耶穌禱文,而是在一些固定的時間內誦念──開始時,每次最好不要超過十至十五分鐘,同時他們最好不要嘗試幹擾身體的自然韻律。

剛開始念耶穌禱文時並不需要任何特殊的知識與技巧。一個初學者所要做的只是『開始祈禱』,這已足夠了。人必須踏出第一步,才能夠學會行走;人必須把自己置于水中才能夠學會游泳。同樣,念耶穌禱文也是如此。開始祈禱時,滿懷欽崇與愛慕之心,出聲誦念耶穌禱文。把思想集中在耶穌身上,慢慢地,柔和地,安靜地誦念耶穌的聖名。

耶穌禱文的格式非常簡單易學。基本的式樣是:『主耶穌基督,上帝之子,憐憫我。』這並非是固定不變的形式。我們可以用『憐憫我們』來代替『憐憫我』。也可以將它簡化成『主耶穌基督,憐憫我』,或『主耶穌』;甚至只是『耶穌』,盡管這是非常少見的。相反,我們也可以在最後加上『罪人』一詞,以強調痛悔的心情。我們也可以用伯多祿在凱撒利亞斐理伯的宣信:『……永生上帝之子……』有時,我們也可以在耶穌禱文的間歇中穿插對誕神女和諸聖的呼求。最關鍵與不變的因素是其中必須包含『耶穌』這一神聖名號。每個人可以根據個人的經驗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適合自己的形式。當然這句經文可以隨時間的遷移而改變,但不能經常更換。正如西奈的聖額我略所說:『一棵樹若不停地從一個地方移植到另一地方,就不會生根。』

誦念耶穌禱文的方式vP樣也是非常靈活的。有兩種誦念耶穌禱文的方式,一種是『自由地的誦念』,另一種是『正式的誦念』。自由誦念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誦念耶穌禱文。我們在做一些單調重複的工作時,諸如穿衣、洗滌、縫紉或灑掃庭除時;走路或駕車時;在車站候車或遇到交通阻塞時;在一些特別需要花費腦力的艱難會談前的片刻安寧中;失眠時,或清晨從睡夢中醒來時。在這些分散的時間z翩A我們可以念一遍或幾遍,否則這些時間將被『浪費』掉。耶穌禱文的特有益處在于它是如此的簡單易行,它能在那些無法使人集中注意力來做『正式祈禱』的場合使用。在憂慮與煩燥不安的情況下,耶穌禱文對我們特別有幫助。

耶穌禱文的這種『自由誦念』方式z洇畯怢C天『定時的祈禱(包括聖堂中的禮儀祈禱和我們在內室中的單獨祈禱)』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空隙得以彌合。聖保祿宗徒堅持說:要『不斷祈禱』(得前5:17),這怎麼可能呢?畢竟我們還有許多其他的事要做啊!德奧梵主教用他的那句名言告訴我們如何不斷祈禱:『雙手在工作,思想與心卻與上帝同在。』因著反複誦念,耶穌禱文幾乎成為一種習慣性的、自發的行動,這將幫助我們在我們所處的每一環境中侍立主前──不僅在聖所內或獨處時,也在廚房裡、工廠車間z翩B辦公室裡。如此,我們就成為象勞倫佐修士那樣的『在日常工作中比在做神業時更與主同在』的人了。他這樣說:『認為祈禱的時刻與其他時間不同,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因為我們無論在工作的時還是在祈禱時,都一樣與上帝同在。』

耶穌禱文的『正式誦念』使『自由誦念』得以補充與加強。在『正式誦念』時,我們集中自己的整個注意力在誦念禱文上,排除所有外在行動。這種『正式誦念』要求我們每天抽出一段固定的時間u峔茤I求耶穌聖名。一般而言,在這段時間z翩A我們也可以將耶穌禱文與在禮儀中所用的其他祈禱形式相結合;比如和聖詠、聖經閱讀,以及各種禱文一起使用。有一些人感受到專務耶穌禱文的召喚(即除耶穌禱文以外,不做其他任何形式的祈禱)。但對大多數人而言,卻並非如此。事實上,有很多人只是以『自由誦念』的方式念耶穌禱文,他們在固定的祈禱時間內卻不念耶穌禱文。對此,我們並不認為有何不妥。『自由誦念』完全可以脫離『正式誦念』而單獨使用。

就象『自由誦念』那樣,『正式誦念』也沒有任何固定不變的規則,而是靈活vh變的。沒有確定不變的姿勢。在正教會的傳統中常是坐著誦念,但我們也可以站著或跪著念。甚至當身體有病或精疲力盡的時候也可躺著念。一般來說,常在黑暗中或光線昏暗的環境裡念,或閉著眼念,而不是在一幅點著蠟燭或長明燈的聖像前。聖山的希盧安長老(1866-1938)在祈禱時為避免聽到鬧鐘的滴答聲,將鐘放在碗櫥裡,然後將他修士長袍的風帽拉下蓋住眼睛和耳朵。 但是黑暗的環境具有引人入睡的效果,若在坐著或跪著祈禱時感到昏昏欲睡,那麼我們就要站一會,每念一遍禱文畫一個十字聖號,然後深深鞠躬,用右手手指觸地。我們也可以在每遍禱文後前額觸地地叩拜。坐著祈禱時,座椅不要太舒適,或柔軟,最好沒有扶手。在正教會的隱修院裡常用一種沒有靠背的矮凳。祈禱時也可以站著伸開雙手成一十字架形。

念耶穌禱文時,經常會用到祈禱繩或念珠,這種祈禱繩常有100個結。這主要並不是為了計數,而是為了幫助人集中思想,並使祈禱有節奏感。祈禱時讓手撥動念珠,會有助于身體安靜下來,將注意力集中在祈禱上。這是為人們普遍經驗到的事實。用祈禱繩或其他任何方式z茩p數都是不被鼓勵的。在《東正信徒朝聖記》的開始部u驉A那位長老非常強調每天念的次數,開始時是3000遍,後來增加到6000遍,最後達到12000遍。長老要求朝聖者每天念固定的次數,不許多也不許少。這種對次數的注重非常少見。也許關鍵不在于確定的數目,而于朝聖者內心的態度──長老希望以此試驗他的服從,看他是否能毫無偏差地完成長老所要他做的。而德奧梵主教的建議更為普遍:『不要讓你的祈禱為數目所困擾。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使你的祈禱如活水從泉源裡那樣湧流出來。將所有關于祈禱次數的想法從你的思想中驅逐出去。』

耶穌禱文有時也用于集體誦念,但更常見的還是個人誦念。可以出聲誦念,也可以在心裡默念。在正教會的傳統中,常是出聲的誦念而非出聲詠唱。念耶穌禱文時不可以矯揉造作,但卻可以有特定的韻律及重音。這樣借著它內在的旋律,它最終將在我們內成為『歌聲』。基輔的帕爾費尼長老將它比作潺潺的溪流。

綜上所述,呼求耶穌聖名是隨時隨地的祈禱。它適合于每個人,每一地點與場合。它適合于初學者,也適合于在祈禱上比較有經驗的人。它也可與其他祈禱文連在一起誦念。無論在沙漠還是在城市,在安靜的場合或是非常喧鬧,令人心神不寧的環境,它都同樣地適用。總之,它適于任何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