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简) | English | Русский
本文由正教會中華諸聖會翻譯委員會翻譯並審核通過

新教

在宣佈自己作為普世教會永無謬誤的領袖之後,教宗就要求所有基督徒要不加思索地服從他,把他視作耶穌基督的在世代表及基督恩典的唯一傳遞人。不幸的是,西方教會內新教徒們為恢復神學真理的鬥爭沒有讓他們回到正教的道路上,在某些方面他們反而犯了比現存的羅馬教會還要嚴重的錯誤。在教會的問題上,就像其他問題上一樣,新教徒陷入了相反的極端中。

教職的普遍性。新教徒有理有據地否認了羅馬教宗是耶穌基督的在世代表的意義,否認了他是所有基督徒的直接領導,他們全盤摒棄了教內等級制度,宣稱教職是普遍通用的他們錯誤地解釋了聖經的某些段落,並因此斷言所有基督徒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都享有親自直接求助於上帝的平等權利,沒有任何級別的界限。教會是一個無形的結合體,藉著在主耶穌基督裡的信仰的恩典而形成。教會是神聖且無誤的,因為她是受著聖靈恩典引導的,聖靈以無可察覺的方式洗清教會的污穢並且清除羞恥的信徒。使徒裴特若給基督徒寫道:「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68]」使徒約安說基督「又使我們成為國民,作他父上帝的祭司[69]」但是在這裡神職並不牽涉等級觀念,從基督徙的層面上講,是視基督徒受上帝的賜福及重生,應當在其他人即不信的人中,好像他們就是上帝特別的神聖繼承者。教會等級制度是一種神聖的組織方式,聖經聖傳中無數的段落已經清楚地證實了這一無可辯駁的真理,而新教徒隨後也引進了他們自己的等級制度。初期的新教徒對這種等級制度的否認也得到了解釋,不僅是出於對羅馬天主教神職人員的仇恨,還是因為沒有一個主教站在路德教派這邊,而正是因著這個原因,新教徒不能擁有合法的神職。

關於這一點,要注意的是新教徒自從改革之初起,就失去了使徒繼承權,就不能再成為合法的神職人員了。

對教內等級制度的否認同樣引起了對與其它事情的否定,包括對除了洗禮之外的其它所有聖事的否認。在一些新教教會團體當中,聖體血禮也一樣只是對最後的晚餐和耶穌受難的追思儀式,他們認為聖體血中的餅和酒永遠只是餅和酒,斷言領聖體血的人藉著他們信,一樣可以領受主的身體和寶血。

關於因信稱義的教導

天主教過分誇大個人善工在上帝面前的重要性,為對此進行制約,路德的追隨者們說善工並不是得救的必備條件,甚至還可能是有害的,因為這會讓人產生妄自尊大的情結。上帝施於一個人的恩典會讓他產生對於基督耶穌的信仰,而讓人與救世主緊密相連的信仰也讓人得到救贖、擁有正義感。

路德教會的人為證明因信稱義的可靠性,引用了使徒帕弗羅的話:「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70]」更進一步的還有:「既知道人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穌基督。[71]」但在這些說法以及其他相似的說法中,使徒帕弗羅根本就沒有否認為得救而做出善工的重要性,而是在批判猶太人錯誤的立場,猶太人自負自得,希望可以通過外部律法正式規定要得到救贖所需要完成的善工的準確數量,完成就能得到救贖,卻忘記了心中要真心信仰基督耶穌。根據使徒帕弗羅的話,信仰應該是活生生的,也就是說,和善工結合。應該是「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72]」;帕弗羅說:「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73]」救世主自己也說:「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74]」但是在使徒《雅科弗書信》中卻特別清楚地提到為得到救贖而做善工的必要性,這點為新教徒所厭惡,以至不願承認其真實性:「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嗎? ……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75]

關於對聖人的敬禮和預定論的教導

路德和他的追隨者們不能基於他們對於救贖錯誤的邏輯觀點而得到最後的結論。加爾文和茨溫利以及他們的改革運動追隨者們則更為前後一致。如果善工對於拯救沒有任何意義的話,如果一個人因為罪孽而失去了所有行善的能力,或者甚至如果作為救贖唯一條件的信仰也是上帝賜予的禮物的話,自然就會突顯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不是所有人被拯救,為什麼有些人受到恩典而其他的有信而被毀滅呢?那就只能有一個解釋了,而改革家們就這麼解釋:「從永遠裡,上帝就計劃好了一些人得救,一些人滅亡,而這個預定根本就不取決於人類的個人自由和人生。」

很明顯改革家們的教導是錯誤的。這與基督徒對於上帝公義和憐憫的認識相悖,違背了他們相信一個人作為自由和理性的存在體的價值和宗旨。上帝在這裡並不是以慈愛憐憫的父親形象示人,「他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76]」,而是以一個殘忍的、不公正的暴君出現,他拯救一些毫無優點的人卻把一些沒有過失的人推向毀滅。

正教會也認可預定,卻並不是說無條件的,也就是說,這種預定論並非獨立於人的自由意志,並不基於神意毫無根據的決定。根據正教會的教導,上帝全知、全能,預見人的道德狀態,基於這種預見,注定、預定了人類的某種命運。

但是他卻不為任何人預設一個確定的道德水平;不會預設一個人是度貞潔的生活,還是有罪的生活,也絕對不會抑制我們的自由。因此,甚至宗教改革家們也引用使徒帕弗羅的話非常緊密地把預定論和上帝的預見力聯繫起來。在《致羅馬人書》中,他都詳細地解釋了這個思想,並且順便提及這一切都和預定有關:「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傚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77]」通過這個方式,上帝並不是像改革家們所想像的那樣毫無根據獨斷專行地預設了榮耀,而是根據他對人們通過自由意志所完成的善工所作出的預設。

新教徒不贊同對聖人敬禮,貶低了聖人做為上帝與人之間的中介,因為他們認為這會貶低救世主的價值,而且認為這與聖經中所說單要侍奉上帝的字句相牴觸。新教徒們認為對聖人的敬禮是無用的,因為聖人是聽不到我們祈禱的。

在正教會敬禮聖人的教義中,絕對無意輕視救世主為拯救我們而做出的犧牲,因為我們不向聖人企求他們能力之外的事,如罪過的赦免、恩典的賜予和將來有福的生命,但我們向聖人祈禱,是把他們當作教會內被主耶穌基督至純真的血救贖的人,比我們更親近上帝的人,向他祈禱,是讓他們為我們在中保主耶穌基督前做中介。

被新教徒們引用的聖經章節[78]中,只有上帝得榮耀的讚頌之詞;我們並不能給聖人這樣的榮耀。我們崇敬上帝的恩典,這恩典就在聖人身上;我們事奉的是上帝,根據聖詠集的字句,「上帝在諸聖中,靈奇顯神妙。[79]

至於聖人傾聽我們的祈禱,他們沒有必要擁有無所不能的能力,唯有上帝才有這樣的力量。上帝給了在世的所有聖人他們應得的神力,這就已經足夠了,並且我們可以想像得到,他們在天國中會擁有更高的能力。

新教徒還反對對聖髑的敬禮,認為我們正教會敬拜聖髑只是在敬拜死物。但是我們敬拜的不是這些東西本身,而是創造生命的聖靈的能力,而這不僅使這些東西不朽,還有救死扶傷的力量。從聖經中,我們知道接觸埃利塞(以利沙,厄里叟)先知的屍骨死人就復活了[80];一個患血漏女人觸碰了救世主的衣裳就治好了血漏[81];有人拿去帕弗羅身上的手巾或圍裙放在病人身上,疾病就退了,惡魔也出去了。[82]同樣的,埃利塞先知的骨頭、救世主的衣裳和使徒帕弗羅的手巾中的神力都一脈相承,讓聖人的身體永遠不朽,有創造奇蹟的力量,並以此加強基督教徒的信仰。

關於死後生命的觀點

正教信仰的信條依賴於對於死後復活和來世生命積極地期盼而成型。不論是誰不信來世的生命,誰不信將來上帝最後的公正審判,誰不信對正直的報償和對邪惡的懲罰,就不是正教徒,就不是基督徒。

然而我們正教相信為死去的人們祈禱的效力,宗派主義者拒絕為死去的人祈禱,依據是認為在聖經中沒有明確直接的誡命說明為死人祈禱,並且認為這個人在死後的生活怎麼樣,完全取決於他個人在世間的生活行事,再說,信徒到底只有一個中保——救世主耶穌基督本人。

但是如果說上帝聖言沒有明確地提及為死者祈禱的話,那麼我們對死者的責任就在於基督徒要互相支持,在教內進行愛的交流,具體到死者身上,這點就要通過為他們所作的祈禱中表達出來。

使徒雅科弗勸說我們互相祈禱[83]並且補充說「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使徒帕弗羅勸說我們為所有人祈禱[84]神學家聖約安也說,尤其要為罪人祈禱[85]。因此我們不能假定這一切都是勸誡我們為生者作禱告,因為死者也和我們一樣,是教會的成員;而且根據基督徒的觀點,一個人的死去則不應當打破他與生者之間的交流的。主耶穌基督說:「上帝原不是死人的上帝,乃是活人的上帝;因為在他那裡,人都是活的。[86]」使徒帕弗羅教導:「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87]

至於新教徒引用聖經中關於要根據每個人的行為施予賞罰的字句[88],這些章節中所說得要麼就是死者本人並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要麼就是死者在最終審判之後的情形,但是卻並沒有否認為死者祈禱的好處。

最後,我們的救世主耶穌基督確實是「上帝與人的中保」,正教會也的確是這麼教導的,而這也在聖經中重複出現,特別是在使徒帕弗羅的書信中。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們正教會在我們為亡者的懇禱中,的確要求助於他,我們的救世主,就好像我們是教會的孩子一樣。

對亡者的紀念以及教會為他們作祈禱是從最初使徒教會就流傳下來的傳統,在後來的年代裡一直被教會完好地保存。在五世紀,耶路撒冷的聖基里爾作為第二次大公會議的參與者,在《解釋神聖儀式的構成和當時初進教會的慕道者的奧秘》中,順帶提到了在禮拜式中對於死者的紀念:「祭拜式開始之後,得到祈禱的靈魂將得到極大的好處。[89]」為紀念生者及亡者,祭品中會拿出一小塊聖餅,置於羔羊的腳下,直到後來被放置在聖體血杯中,並說:「藉著您的寶血,哦主啊,因著您諸聖的祈禱,滌淨這些被紀念的人們。」

信仰之源

所有新教徒們的錯誤批判都基於同樣錯誤地對教會聖傳進行批判。他們力圖只依靠聖經,而未意識到聖傳和聖經兩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新教徒武斷地認為聖靈在教會內的作為只局限於使徒時期,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認為在使徒時期之後所有教會的聖傳都是人為所作的原因了。他們甚至同時忘記了組成聖經所使用的書籍是在使徒時代以後才被確定要進行編撰。新教徒還忘記了,或者說寧願不去提起,基督教口傳的教義(也就是說聖傳)是先於聖經新約形成的。

或者,若是承認在公元二世紀,新約各章編撰之後才有聖傳存在,新教徒又無法認同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駐留在基督身體和教會內的聖靈也並沒有停止保護和活躍聖經真諦。

根據正教會的教導,聖經是聖傳基本的原則並且滿溢著神聖的啟示。但是啟示使徒們和福音作者們在口頭和書面的作傳教工作的聖靈,直到現在還在引導著聖教會,幫助我們促進、理解和消化基督的真諦。


[68]裴特若書信一/彼前/伯前2:9

[69]約安之啟示錄/默1:6

[70]致羅馬人書3:28

[71]瑪特泰福音/太/瑪2:16

[72] 瑪特泰福音/太/瑪5:6

[73] 致科林托人書一/林前/格前13:2

[74] 瑪特泰福音/太/瑪7:21

[75] 雅科弗書信/雅2:14, 26

[76] 致提摩泰書一/提前/弟前2:4

[77] 致羅馬人書8:29-30

[78] 第二法典之書/申6:13;致提摩泰書一/提前/弟前1:17

[79] 似乎是聖詠67:36。在和合本詩篇68:35中沒有這字句。

[80] 眾王傳四/列下13:21

[81] 瑪特泰福音/太/瑪9:20-22

[82] 使徒行實/徒/宗19:12

[83] 雅科弗書信/雅5:16

[84] 致提摩泰書一/提前/弟前2:1

[85] 約安書信一/約壹/若一5:16

[86] 路喀福音/路加20:38

[87] 致羅馬人書14:8

[88] 聖詠/詩篇6:6;瑪特泰福音/太/瑪6:7;致科林托人書二/林後/格後:5:10及其他

[89] 《奧秘釋義 訓導》五 9章

《正教與異端》 泛基督教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