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繁)
四、聂斯托利异端及第三届普世大公会议
 

  那些胆敢出言反对至圣童贞玛利亚之圣洁的人已哑口无言,又一妄图摧毁对上帝之母的敬礼的异端兴起了。五世纪时,君士坦丁堡的牧首聂斯托利开始宣称玛利亚所生的只是耶稣这个人,神性寓居在这个人内,就如居住在圣殿里一样。一开始,他授意他的司祭阿纳斯塔西(Anastasius),继而亲自公开在圣堂里教授信友不应称玛利亚为“诞神女”(Theotokos),因为她生的并非是神而人的那一位。对他自己而言,崇拜一个裹着襁褓睡在马槽里的婴孩是有失身份的。

  这些讲道首先在君士坦丁堡引起了骚乱,随着这一邪说的流传,又在各地对信仰的纯正造成了普遍的混乱,人心不安。金口圣约安的弟子圣普若克洛(St. Proclus,当时他是赛兹库斯的主教,后来担任君士丁堡的牧首),在圣堂里当着聂斯托利的面讲了一篇道理,宣认上帝之子生于童贞女的净胎,当她怀孕的时候,神性在她这位至洁者的胎中就与圣灵所降孕的孩子结合为一。虽然童贞玛利亚所生养的是这个孩子的人性,但他生来就是真上帝,是真人。因此,童贞玛利亚确实是诞神女(上帝之母)。

  但是,聂斯托利仍顽固不化,不愿改正他所传授的邪说,他说人必须分清耶稣和上帝之子,玛利亚不应被称为诞神女,而应被称为诞生基督者(基督之母,Christotokos)。因为玛利亚所生的只是基督这个人──基督即弥赛亚,受膏者的意思──就如上帝在旧约时代给先知们膏油一样,但是基督却超越了古圣先知,惟有他圆满地与上帝共融合一。聂斯托利所教授的这一邪说否定了上帝的整个救恩工程。因为假如玛利亚所生的只是一个人的话,那么,为我们受苦受难的不是上帝,而是一个人了。

  亚历山大里亚的牧首圣基里尔得知聂斯托利的这一学说,了解到这在君丁堡所造成的混乱。于是,圣基里尔致书聂斯托利,他在信中想要劝说聂斯托利坚持教会所宣认的训导,不要增添任何新奇的教义。同时,基里尔还给君士丁堡的神职人员和居民写信,鼓励他们坚持正统信仰,不要害怕因不附和聂斯托利的观点而受到的迫害。圣基里尔还将所发生的一切通报给罗马的教宗圣凯莱斯廷(St. Celestine)。那时,教宗和他所牧养的羊群仍对正统信仰坚定不移。

  圣凯莱斯廷亦致书聂斯托利,要求他宣讲正统的信仰,而不要讲授他自己的学说。但是聂斯托利对所有这些劝告都充耳不闻。他回答说:他所宣讲的是正统的信仰,而反对他的都是异端。圣基里尔再次致书聂斯托利,指出聂斯托利学说中十二条应受诅咒应予弃绝的异端,亦即将聂斯托利所宣讲的理论中与正统教会教理不一致的十二条主要谬误一一列举出来。这就是著名的“十二诅咒”,倘若有人哪怕是拒绝承认圣基里尔的十二诅咒中的一条,那么此人就不再是正教的信徒,而该遭受弃绝。

  聂斯托利拒不接受圣基里尔所拟定的信条,他详细地阐明了他所宣讲的学说,同样也写了十二条信条,并弃绝所有不接受这些信条的人(即将他们处以绝罚)。信仰的纯正性面临危机,且危机正日益扩大。于是,圣基里尔写信给当时在位的皇帝小德奥多西和他的妻子艾弗多基亚,以及皇帝的妹妹普尔赫里亚,恳求他们关心教会事务,抵制异端。

  他们决定召集世界各地的主教召开一次大公会议来定断聂斯托利所讲授的是否符合信仰。他们选了艾弗所(以弗所)作为召开第三届大公会议的地点,至圣童贞玛利亚曾与神学家使徒约安一起住在该城。

  圣基里尔召集在埃及的主教一起由海路前往艾弗所。安提约希亚(安提阿)的牧首与其它东方的主教由安提约希亚沿陆路前往。罗马主教圣凯莱斯廷不能亲临大会,但他请圣基里尔捍卫正统信仰,他还亲自派了两位主教及罗马教会的司祭斐利普,并指示他们应在大公会议上发表怎样的言论。同样,聂斯托利与君士坦丁堡地区的主教,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及塞浦路斯的众主教们亦起程前往艾弗所。

  按罗马的历法,7月10日这一天,亦即431年6月22日,在艾弗所的童贞玛利亚教堂里,以亚历山大牧首基里尔和艾弗所主教孟农为首的主教们聚集一堂,各就其位。在他们的中央放着一本福音书,作为基督亲自以不可见的方式主持大公会议的标记。大会一开始就宣读了由第一、第二两届大公会议所制定的信经,接着由东西罗马帝国的两位皇帝德奥多西与瓦伦提尼安的代表向大会宣读皇帝的诏书。

  宣读了皇帝的诏书后,即开始诵读有关文件,包括基里尔和凯莱斯廷写给聂斯托利的信,以及聂斯托利的回信。藉与会主教的口,大公会议宣布聂斯托利的主张是亵渎神明的,被判为异端。会议同时还免去聂斯托利牧首的职务,剥夺了他司祭的神权。会议为此制定了一项法令,有大约160位与会的教长在上面签了字。由于一些与会的主教还代表了别的一些无法亲自到会的主教在法令上签了字,因此,大公会议的法令实际上是当时来自不同地区的200多位主教共同的决议。他们见证了所宣认的信仰,这一信仰自古就在他们所在的地方保存着。

  大公会议的法令代表了普世教会的声音,它清楚地表达出教会的信仰:生于童贞女的基督是降生成人的真上帝;由于玛利亚所生的既是完全的人,同时也是完全的上帝,因此,理应称她为“诞神女”。

  这一法令在会议结束前即刻就向等候在外的群众传达了。当人民得知大公会议捍卫了对圣母的敬礼,又因为圣母在世时曾居于此城,她离世升天后仍是这城市的保护者,故此艾弗所全城欢腾起来。当天晚上,会议结束后,当主教们返回寓所时,民众欢欣若狂,前来向主教们致敬。他们点着火把,在大街上焚香,护送主教们回去。全城随处都可听到欢乐地彼此问候的声音,荣耀赞美永贞玛利亚的声音,以及称赞那些保卫圣母圣名不受亵渎并反对异端的教父们的声音。大公会议的法令被张贴在通衢大道上。

  大公会议在6月10日、11日、7月16日、17日、22日、以及8月31日召开了6次全体会议。在这些会议中,制定了六条教会法,详细规定了对那些胆敢传播聂斯托利的邪说,篡改艾弗所大公会议所颁布的法令者应给予何种处罚。

  塞浦路斯的主教向大公会议申诉安提约希亚牧首擅自将塞浦路斯教会置于其管辖之下。为此,大公会议决定:塞浦路斯教会应在教会的体制内保持自主的地位。塞浦路斯教会的自主地位是由使徒们所授予的。一般说来,任何主教都不得擅自将先前独立于他,不受其管辖的地区纳入其权下,“以免在行使神职的借口下,世俗的骄傲悄悄潜入,以免我们渐渐破坏,终至丧失了众人的解救者、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藉他所流的宝血所赐予我们的自由。”

  大公会议同时肯定了对佩拉吉异端的判罚,该异端教导说,人可靠自力得救,不必依靠上帝的恩惠。会议还决定了某些教会体制上的事务,并致书那些没有出席会议的主教们,呼吁他们保卫正统信仰与教会的和平。与此同时,大公会议确认普世教会的正统信仰已完全而又清晰地在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里表达出来了。为此缘故,大公会议不再编订新的信经,也禁止将来“制定另一信仰”,亦即编写另一信经,或修改第二次大公会议所确认了的信仰。

  几个世纪以后,上述最后的决议被西方基督徒所破坏。开始先是在一些地方,后来漫延到整个罗马教会,他们在信经上加上圣灵由圣父“及圣子”所发。11世纪时,罗马教宗对此加以确认,在此之前,从圣凯莱斯廷起的历任教宗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第三届大公会议,即艾弗所大公会议的决议,不敢私自篡改或者另立信经。

    就这样,被聂斯托利所破坏了的和平再次在教会内建立起来。正信受到了捍卫,邪说则被弃绝了。

  艾弗所大公会议理应被视为普世大公会议,就如在它之前召开的尼西亚大公会议和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一样。出席这次大公会议的人士代表着整个教会。它的决议为“从世界的一极到另一极”的整个教会所接受。它所宣认的是源于使徒时代的信仰。大公会议并没有创造一个新的教训,而是坚定不移地为真理作证,因为一些狂徒企图以谎言取代真理。它准确地阐明了教会所宣认的,生于童贞女的基督的神性。教会所相信的,以及她对这一问题的定断已清楚地被表明了,再也没有人能将自己的错误理论归咎于教会了。今后可能会产生其它问题需要教会加以定断,但决不会是“耶稣基督是否是上帝”这一问题,因为此问题已经被一次而永远地断明。

  以后的历次大公会议的决议都建基于它们之前的大公会议所定断的信理之上。之后的大公会议没有编订新的信经,仅是对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加以解释。第三届大公会议坚定而明确地宣认了教会关于上帝之母的训导。在此之前,诸圣教父谴责了那些诋毁童贞玛利亚无玷生活的人,现在,对于那些企图减低对她的尊崇的人,教父们如此宣告说:“凡是不承认那被称为『埃玛努伊尔』(以马内利)的耶稣是真上帝,因此也不承认那诞生了由父而来并降生成人的圣言之肉躯的圣童贞女为诞神女的人,应受诅咒(即开除出教)。”(圣亚历山大里亚的基里尔,《十二诅咒(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