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来自Christodiscipulus

关于教会礼仪周期的命名

一,关于七日的周期
 

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华正教会停止正常活动以来,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华人正教信徒一直没有正式的中文教会年历(周年瞻礼表)。如今不少的主内正教同道有意重新编辑中文的正教年历,以供应祖国及海外的众中华正教信友使用。可是在开始这项工作之前,却不得不确定一些关于历法的基本概念在中文中的称呼。在下写这篇说明文字的用意也在于征求各位主内同道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是七日的循环,在正教的礼仪年历中,是称为“星期”呢,还是“周”?希腊文的Eudomas源于数字“七”一词,因此,星期/周的希腊原文其实就是“七日之期”的意思。但是中文的“星期”一词的缘起是因为英语中周间日的命名来自星辰。例如Sunday是“太阳日(日曜日)”,Monday 是“月亮日(月曜日)”,如此等等。然而,在正教会的历法中,并不以星宿来命名七日周期中的任何一天,使用“星期”的称呼未免名不副实,因此建议使用“七日周”或者如同一般世俗语言所说的“周”的译名。

其次,现代汉语中对七日循环的每一天的称呼是违背正教的礼仪原则的,因此在教会内部使用的礼仪年历中不能采用。试说明如下:

(希腊原文及其含义)中文的世俗称呼建议使用的正教译名
Kyriake(属于主的) 星期天/周日 主日
Deutera(第二) 星期一/周一 瞻礼二
Trite(第三) 星期二/周二 瞻礼三
Tetarte(第四) 星期三/周三 瞻礼四
Pempte(第五) 星期四/周四 瞻礼五
Paraskeue(作预备的) 星期五/周五 预备日
Sabbaton(安息的) 星期六/周六 安息日
 

可见,按照希腊原文,以及正教会的一贯传统,七日之周期的开始于主日,结束于安息日。然而,如今中国的世俗社会却把基督徒七日周期的第二天算做一周之始,称之为“星期一/周一”,这是不合于正教的传统的,因此,在正教的正式礼仪经文和年历中,不应该使用世俗的名称,不然就篡改了教会礼仪日的排列原则。

主日之所以排列在七日之首,是因为上帝在这一天开始了创造世界的工程,是为造化之始。而之所以被称为“属于主的日子”并被作为当特别纪念的圣日,是因为这一天更是基督复活的日子,基督在这一天以他神圣的复活,更新了万有,开启了“新天新地”,上帝造化之功于焉臻于完满。因此,无论是在旧约时代还是在新约时代,主日都被作为一周的起始而不是结束。

另外在一周中有特别名称的日子还有“预备日”也就是一周的第六天,以及“安息日”,也就是一周的第七天--最后一天。前者的得名,来自旧约时代犹太人的习俗。因为按照旧约摩伊息斯的律法,安息日有很多事情都不能做,包括举炊做饭。因此犹太人在安息日的前一天就要准备充足的食物,所以这一天(一周的第六天)就被称为“预备日”。正教会保留这一称呼,因为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在这一天为了世界的生命和救恩,甘愿受难,舍生于十字圣架。基督的死亡是复活的“预备”,同样,我们纪念这个圣日,并在这一天守斋祈祷,也是为预备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复活。至于安息日,是旧约时代一周中最重要的圣日,为的是纪念上帝完成了造化世界的工作而安息。而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则在这一天完成了他的救世祭献,在坟墓中安息。虽然新约时代的基督徒不再受旧约法律关于安息日条文的约束,但是我们仍然纪念这个日子,也就是纪念上帝的两次安息--完成了世界的造化后安息于乐园;完成了救世的祭祀后安息于圣墓。

 
二,关于月份的命名和和周年的起始
 

中华正教会使用的历法是正教会传统的儒略历,而中国的日常历法是世俗通用的格里高利历。其实后者只是前者的“改良”形式,这两种历法的原则和月份命名是相同的,他们的共同源头是古罗马历。但是问题在于,按照中国的历法传统,每个月份是没有特别的名称的,只是确定一个月作为“正月”,其他月份就按序称为“二月”“三月”等等。当中国接受格里高利历法为“公用历法”(公历)的时候,沿袭了夏历的传统,也就是只设正朔,而不给每个月份命名,即以罗马历的Ianuarius月为正月,其他月份按序称以数字称呼。这样的做法虽然简便,但是如果正教会要全盘接受这样的命名法,就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以Ianuarius月一日为正朔的做法是近代的一种“约定俗成”,既不符合古罗马历的正朔,也不符合正教会礼仪周年的正朔。

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古罗马历法的月份名称由来。因为儒略历和格里高利历的月份名称都来自古罗马历,而古罗马历法的月份名字自然是源出拉丁文的,希腊语的月份名完全音译自它们的拉丁名,同样的音译,由希腊和拉丁两种语言影响了斯拉夫语系,日耳曼语系等诸种语言。现将罗马历法一年十二个月的拉丁名称以及它们的含义胪列如下:

Ianuarius
源于Ianus(雅努斯),他是古罗马宗教中的门神,有两张分别朝向两个方向的面孔,因此也被称为“两面神”。
Februarius
源于februa一词,意为“赎罪的祭品”。因为按照古罗马的宗教习俗,这个月是特别为奉献赎罪祭和洁净祭的时期。
Martius
源于Mars(玛尔斯),他是古罗马宗教中的战神。
Aprilius
源于aprilis,意为“ 花开之季节”
Maius
源于Maia(迈娅),她是古罗马宗教中的一位女神,是普勒阿得斯七姊妹(阿特拉斯化作昴宿七星的七个女儿)中的长女,司春季之田野,同时也是慈母和护育婴儿者的保护神。
Iunius
源于Iuno(朱诺)她是主神朱庇特的妻子, 司婚姻、生 育和妇女之神, 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赫拉。
Iulius
源于Iulius Caesar(儒里乌斯 恺撒)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恺撒大帝”。(公元前100-公元前44)罗马将军、政治家、历史学家,他进军大不列颠群岛(55年)并征服了他的政敌庞培的军队(48年),又追击其它敌人至埃及,他在那里立克来奥帕特拉为女王(47年),返回罗马后,被罗马人民授予终身一人统治的权力(45年)。次年3月15日,他被卡西乌和布鲁图斯领导的一群共和主义者谋杀身亡,因为这些人担心他图谋建立由他个人统治的君主制政权。凯撒大帝被刺死后,著名的罗马将军马克安东尼建议将凯撒大帝诞生的月份,用凯撒的名字--Iulius命名之。这一建议得到了元老院的通过。
Augustus
源于Augustus(奥古斯都)他本名为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 公元前27年─ 公元14年),儒里乌斯·凯撒的侄孙。他于公元前31年打败马克·安东尼及克来奥帕特拉,然后得到了整个帝国的统治权,于公元前29年称皇帝,并于公元前27年被授予奥古斯都荣誉称号。由于罗马元老院在8 月授予他augustus(奥古斯都)的尊号。于是,他决定用这个尊号来命名8月。原来8月比7月少一天,为了和凯撒平起平坐,他又决定从2月中抽出一天加在8月上。从此,2月便少了一天。
Septembrius
源于拉丁语序数词“第七”,因为这个月是罗马历法的第七个月。
Octobrius
源于拉丁序数词“第八”,因为这个月是罗马历法的第八个月。
Novembrius
源于拉丁序数词“第九”,因为这个月是罗马历法的第九个月。
Decembrius
源于拉丁序数词“第十”,因为这个月是罗马历法的第十个月。

由此可见,最初的罗马历和中国的夏历一样,是只设正朔,而没有月份的名称的。但是渐渐地,人们出于宗教或者政治的原因,给某些月份安上了特别的名字。结果是一年中的四个月的命名来自神的名字,一个来自宗教仪式,一个来季节变更的自然现象,两个来自统治者的名字,另外四个则没有被特别命名,保留了原来的序列名。就是从这四个没有被更名的月份,我们得以知道,古罗马的正月是Martius月,然而这个月却是现代公历中的三月,现代公历中的正月--Ianuarius月,则是古罗马历法的十一月。然而,正教会的礼仪周年的首月,则是Septembrius月,也就是罗马历法的七月,现代公历的九月。这样一来,同样一个历法系统中的十二个月,因着三种不同的正朔规定而有了三种不同的排列,现列表如下:

原初名称按照罗马正朔按照公历正朔按照正教会正朔
Ianuarius(门神月) 十一月 一月 五月
Februarius(赎罪祭月) 十二月 二月 六月
Martius (战神月) 一月 三月 七月
Aprilius (春华月) 二月 四月 八月
Maius (地母月) 三月 五月 九月
Iunius (神后月) 四月 六月 十月
Iulius (恺撒月) 五月 七月 十一月
Augustus(奥古斯都月) 六月 八月 十二月
Septembrius(七月) 七月 九月 一月
Octobrius (八月) 八月 十月 二月
Novembrius(九月) 九月 十一月 三月
Decembrius(十月) 十月 十二月 四月
 

经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月份的命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确定正朔之后以数字来命名,这种方式最为简单,也是中国民众所习于接受的方式,但是缺点是由于不同的正朔设立,会在理解上造成混乱,比如当我们在中文中说“五月”的时候,如果不特别说明,我们就不知道指的是夏历的五月,还是公历的五月(当然,在比较流行公历的城市或者比较流行夏历的边远地区,农村和某些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各自具体的语境,人们一般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数字命名法容易在不同的历法体系间造成混乱,因此我个人不建议中华正教会在礼仪历法的命名上采取这种方式。比如,正教历法的正月,其实是公历的九月,(算上儒略历和格里高利历的日差,确切地说是公历的九月十四日至十月十三日)而这个月按照原名的字面意思又是“七月”(按照罗马正朔)。如果正教会依照自己的正朔以数字来命名各个月份的话,这样的年历在日常使用中一定会给教友造成无尽的困扰。比如,如果我们说“十二月”,其实是世俗世界的“八月”的话,这实在是一种很大的混乱。

另外一种月份命名法是给每个月份取特定的名字,这样的做法在历史上也不乏其例,比如犹太历;罗马历中的八个月(见上文说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历”等等。这样的做法虽然比较烦琐(必须记住相当的名字以及它们之间的序列关系),但是优点是不会在不同的历法体系中造成混乱。比如当一个犹太人说“七月”的时候,我们不能知道他所说的具体是一个什么时间段(究竟是公历的七月,犹太历的七月还是别的什么历法的七月),但是当他说“尼散月”(Nisan),我们立刻就可以知道他所指的是犹太历法相对于公历三四月间的,包含了犹太教逾越节的那个月。

但是,如果我们要给中华正教会礼仪年历中的每个月取名的话,同样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应该使用罗马历名称的音译还是意译,或者放弃罗马历的名称而另外命名。采用罗马历名称的音译是包括希腊语言和教会斯拉夫语在内的许多种语言的做法,但是如果我们在中文中采用这些名称的音译的话,势必就要造出一批拗口难读,而且在中文中毫无意义的新词来,要让广大的教友接受和记忆这些词无疑是困难的。如果采用意译的话,也有不妥之处:首先,那些有特定名字的月份,其名称都来自罗马古来宗教或者政治领袖,和正教信仰了无干系;其次还有四个没有特定名字而以数列为名的月份,它们的排列依照的是罗马正朔,和公历以及正教会的正朔都有不同(详见上文);因此如果要在中文的正教礼仪历法中采用罗马月名的意译的话,同样是会有困难的。看来唯一的出路就是在中文中从重新给每个月命名了。但是究竟该怎样来命名,则尚有待方家的指教。

关于月份的名称问题,

想了几天,想出一个注意,不知道是不是可行。那就是用每个月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来命名这个月。初拟如次:

Ianuarius主显月本月六日主显节
Februarius献主月本月二日奉献基督于圣殿节
Martius福音月本月二十五日诞神女福音节
Aprilius凯旋月本月二十三日大殉道者,显行灵迹者,凯旋荣胜者圣乔治纪念日
Maius圣君月本月二十一日亚宗徒圣王君士坦丁及其母后圣艾莱尼纪念日
Iunius使徒月本月二十九日神圣荣耀满被赞美之圣使徒之长裴特若及帕弗罗节
Iulius先知月本月二十日神圣荣耀之先知伊利亚纪念日
Augustus安息月本月十五日诞神女安息节
Septembrius圣架月本月十四日普世举扬施生命之十字圣架节
Octobrius帡幪月 本月一日诞神女帡幪纪念日
Novembrius入殿月本月二十一日诞神女进殿节
Decembrius降生月本月二十五日救主降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