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圣事和苦修

正教灵修是以基督和教会为中心。这表示透过神而人的基督,人被圣化且得救了,人活在教会里,那里是基督神圣的身体。基督不存在于三位一体的神之外,也不是在教会之外。因此,我们住在教会内,就像是住在医务室或医院,都可以获得治疗。

藉由圣事和操练苦行能有效参与非受造的上帝恩宠并体验教会生活。透过圣事,上帝非受造的恩宠和能量进入到我们心中;一方面,透过克苦我们准备好一条道路,让上帝的恩宠能够在这心内以一种具有疗效的、救赎的方式运作。另一方面,我们捍卫从圣事中得到的神的恩宠。

圣尼古拉·卡瓦西拉(St. Nikolaos Kavasilas)在他的《在基督内的生活(On the life in Christ)》一书中,广泛分析了人的重生是在奥迹之中完成的,不过这一切仍须我们的合作。神的能量是透过奥迹而给予:受洗给人其与基督的关连,以及他在基督内的位格;敷圣油使新生的人更臻完善,赐与人内在应该遵循的方向;圣体圣事则是维护并保持人所获得的活力和幸福 。

如果上帝的能量是透过圣事而给予,那么对这大恩典的回应--共同合作--就要看我们自己的热心和投入了。我们克苦的努力是必要的,因为这样才能保卫神的恩宠。卡瓦西拉也提到这个主题,并且把其中一章命名为〈如何保存由圣事而来的恩宠〉。

从我们获得神恩的方式来看,圣事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尼古拉·卡瓦西拉说“正义的太阳”就像穿越一扇小窗,进入到我们的黑暗世界;祂复苏了这个世界。教会中所有的圣者都提到圣事和苦修之间的合作。然而我想多引用一些圣国瑞·巴拉马斯的著作 。

首先圣国瑞强调奥迹(希腊文mystiria)之所以被称为奥迹是因为它们是属精神的并且是隐藏的,不是容易由外在发现的东西。因此,当人接近圣事(即奥迹)时,不应只注意外在所见的,就精神层面来说,也应看见其内涵。

圣国瑞接著主张光有洗礼是不够的;人必须遵守神的诫命,也就是要操练克苦的生活。这种克苦的生活并不只是为僧侣,也是为了让所有基督的信徒们遵守神的诫命。我们为了奉行神的诫命而做的努力构成了基督内的苦行 。基督复活后对门徒们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 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玛/太28:19-20)。这就是圣国瑞强调领洗并不足以使人成为福音的门徒之原因;遵守基督的诫命也是必须的。

圣国瑞·巴拉马斯是一位普世的(大公的)神学家和正教教父。况且,所有正教的教父们也都是大公的,因为他们抱持的不是片面的观点或是独自的立场。他们不会过于重视一部份的真理而牺牲另一部份的真理,相反地,他们维持著精神上的平衡,因为他们已被圣神更新了。圣国瑞的大公精神在当时因著针对二项扭曲灵修生活的圣事和苦修谬论所持的立场而更彰显出来。

第一个谬论是由古代异端玛沙利安派(Massalians)所持,他们的想法在圣额我略巴拿马的时代再兴起。根据他们的教义,教会的圣事,洗礼和圣体圣事,对人的救赎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们宣称让人和神合一的是心灵理智的祈祷。是祈祷洗涤人的罪并且完成他的神化,而非圣事生活。

第二个异端主张主要是来自西方基督教界,即哲学家巴兰在巴拉马的时代所提出的。在巴兰和圣额我略的一段对话中强调圣事生活而反对清静生活,他轻视静修及所有和心灵理智性祈祷有关的事。对巴兰而言,参与教会的圣事是最重要的行为。巴兰的确也谈到祈祷,不过是以一种抽象和内省的态度而谈的。他更进一步强调,上帝的恩宠是创造的,而对神的推理性直观就是对受造的光的神视。一般来说,他鄙视并且以一种轻蔑的口吻谈论教会的静修派传统,而这传统正是一切教理的基础和所有教父们分享的生活。

针对这两种异端的声明,圣额我略巴拉马经历了相当的挣扎。如同教会所做的一样,他主张,过度看重第一项声明而对后者给予较低的评价事实上会导致正教的分裂并使人离开救赎。他强调,为了让人得到治疗,(也就是为了获得救赎),圣事和苦修生活两者都是需要的。静修生活方式不能认为是独立于教会的圣事生活之外的。

因此,根据圣哈乔里德(Hagiorite)的说法,同时透过静修生活和圣事可以治疗灵魂。若没有这种组合,正教生活和正教神学即无法存在。

在许多圣额我略的讲道中提到教会圣事的重要性。在其中一次讲道中他讲到基督圣化人的本质,并且“透过神圣的洗礼,谨守祂的诫命,祂给予罪人的悔改,以及透过祂体血的输注,”祂赦免了罪。是教会的这两件圣事:洗礼和圣体圣事,加上遵守基督诫命,赦免罪并且让人圣洁。透过神圣的洗礼基督成为仁慈之父,而透过圣体圣事,基督则是变成了仁慈之母。圣额我略利用比喻表示:基督“喂养我们就像充满爱的母亲哺育她的婴儿一般”。他更进一步比喻说(基督和教会的)两个“养育我们的乳房”就是神圣的洗礼和圣体圣事,是两件最重要的圣事。

在另一次讲道中,圣额我略巴拉马再次透过解释基督赋有人性,就像我们一样,祂也具有灵魂和身体,藉以指出这两种圣事的力量。他承受苦难,死亡和埋葬,由死亡中复活,以这种方式,祂使我们参与不流血的牺牲和享有我们的救赎成为可能。经过灵魂下降阴府和升天,基督赐予永恒的光辉与生命;祂给我们神圣的洗礼作为一种标记。

藉由这两种圣事圣化了灵魂和身体;我们靠它们获得救赎。很明显地,圣额我略认为人的救赎需要靠自已参与教会的圣事。他并未像玛沙澜(Massalians)一样轻忽它们的重要性,反而,他认为它们是灵修生活的中心。他在许多次讲道中,广泛地分析这些圣事。

然而,圣额我略并不仅只是停在这里强调圣事的价值。如同先前提到的,参与圣事必须和教会的苦修生活结合。否则,透过圣事所传递的恩宠对人的救赎或是治疗就不会有贡献,反而变成惩罚了。因此,巴拉马同时也在他论述圣事的教导中提到静修。

恩宠白白地赐与那些在圣事中将自己准备妥当的人们。我们是极不配这份恩典,祂?使我们“摆脱不配”而成为配得上的。不过我们必须献上悔改来与祂合作。

圣额我略从旧约圣经中援引了一些例子要强调这真理。在他们前往应许之地的路上,希伯来人受到邪恶欲望的诱惑,所以“赐与他们的圣事的形式”并未给他们带来好处。神遗弃了他们,他们并未进入应许之地。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基督徒身上。如果他们不悔改也不遵守神的诫命的话,受洗和其他圣事并不会把他们从永恒的罪恶中带出来。

在另一段论述中他提到圣神和圣父以及圣子是一样全能的;“可以自由来去”(即按自由意志行动)。换句话说祂和忏悔的罪人在一起,但却离开那些不肯悔改的人,就像撒乌有王一样,失去了神的恩宠。这也就是为什么参与圣事的人必须过著悔改的生活8。

如同圣额我略所言,苦修主义包括静修生活,它是人的治疗方式。这位圣者分析,以圣母为静修的模范,我们的目标就是获得神化,也就是和神交流合一。而人也需要努力压伏自己的人性理智、感觉、想像和虚荣,并且专注于内心的理智,透过有心灵理智之心向神提升,神圣的洗礼让人成为一个“新生儿”,被赋与潜的智慧,这智慧日后会显现出来,而这个透过洗礼而重生的人获得力量成为分享上帝光荣的人,但只有在他真正地过著这样的新生活并且恪守基督的福音,才能如此。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探讨的清楚地显示出同时实行圣事和苦修是绝对必要。这不仅是圣尼各老喀伐西拉斯和圣额我略巴拉马的教导,也是正教会的传统。如果不是以这种基础为根基的精神就不是正教。另外,神恩是,依据我们灵魂的状况,经由圣事而赐与。因此,可能这个人是被神恩所洁净,另一人被光照,而另一个人可能已经达到神化的境界。因为这些教导,正教教友十分明白圣事和灵修生活各阶段之间的连结;这种连结清楚地显示出圣事和苦修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会传统对于这点是非常地清楚明白的。举两例子来说:首先是“洗礼和苦
修”,其次是“圣体圣事和苦修”。

古代教会在洗礼之前有整个的准备期间,好让新加入的教徒能够接近这“最初的奥迹”,尽可能让他们配得上。因为这可以在视教会的礼仪传统以及?父的作品中看到,所以望教友分成两种。第一种是“进阶级”。这些人虽然已经接受信仰但是尚未受洗。在他们接受神父的祝福之后,他们局部性参加教会的祈祷。第二种则尚未完成信仰,他们只是旁观者。直到阅读圣经之前他们仍只能在教堂门廊,然后他们就得离开教堂了。在某些情况之下,若有某种行为被认为是逾矩了,第一种新加入的教徒会被转到第二类去。所以对望教友的牧灵是非常周到的。教会很注意这点。

其特徵又在于新加入的教徒被接受的方式;而这是第二次全教会大会决定的。 根据这个法令,第一天他们被称为基督徒,依需要而念一篇祈祷经文。第二天,他们被列为望教反;第三天念驱魔经文,并教导他们信仰。在此之后,会建议他们留在教堂内,以便聆听圣经,接下来他们便受洗了。

和教父以及教会的做法相比,以上的教令认定教理讲授不只是理论上信仰的开始,而是一种完整的教会仪式和治疗的方法。在耶路撒冷的圣济利禄(Cyril)有关信仰的教义中,劝告望教友先告解再受洗。接下来他还请他们参与驱魔仪式,最后,他劝告诫他们参与信仰的教导。而所有这一切意味著他们应该能够洁净他们的心灵。

教理讲授期间大约要一到三年。依据某些情况它也可缩减。

在受洗之后接著而来的是苦修,意味著基督徒要在生活中承行上帝的旨意,正如同先前所提到的一样。除此之外,如果某些受洗过的基督徒犯了严重的罪,显出他们不是教会的活成员,他们重新回到望教友的阶段。当然,洗礼奥迹的礼仪不再重复。但是悔改的阶段会重复。一般来说,教会定了忏悔的四个阶段。

在最初的阶段,有些人在殿堂之外请求仁慈。到了第二阶段他们留在教堂内,参加神圣礼仪,一直到读圣经的时候,然后和望教友一同离开。第三个阶段则包括那些跪著全程参与神圣礼仪的人。第四阶段的忏悔者留下来和教友们在一起,直到整个神圣的礼仪结束,但是并没有领圣体。最后,当他们成功地通过这些阶段,忏悔的人也可以参与基督的圣体圣血奥迹。这些步骤记载于圣大巴西略的教会法规中。

这程序在教会的法典中受到重视,因为,罪被认为是种败坏堕落,让人无法与神结合。首先是心灵理智变暗了,结果,悔改成了心灵理智的治疗和光照。圣大巴西略为了治疗“有病的人”,指定一段禁领圣体的期间;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以警句的方式强调“治疗并不受花费的时间但受悔改的态度所规范”。在任何例子中都证明了在受洗之前或之后苦修是必要的。

对于参与神圣的圣体事这神圣恩典也是一样的。

领圣体之前需要灵修奋斗和克苦。圣尼各老喀伐西拉斯强调圣体圣事之前的辛劳,他解释基督的话:“你们不要为那可损坏的食粮劳碌,而要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粮劳碌,即人子所要赐给你们的,”(若望福音第6章27节)以及保禄的宗徒话:“谁若不愿意工作,就不应当吃饭。”(得撒洛尼后书第3章10节)9。如果我们必须如此勤奋工作只为获得那些必坏的食物,那为圣体圣事也付出相同的勤奋吧。基督透过圣事成为我们的盟友;但是没有任何盟友会帮助怠惰和厌烦的人,而只对那些能以智勇面对敌人的大无畏强者伸出援手。不过,即使在圣体圣事之后,我们仍需要苦修以便保持那透过圣事得到的圣宠。在领圣体之后细心念祈祷文会明白这一切。忠实虔诚的仆人对神祈祷以作忏悔哭泣并获得力量,好让他仍然能够是基督的真实夥伴。他也恳求上帝之母为人心灵的忏悔而作她圣子的中人。

因此,在领圣体之后苦修的生活是必要的。透过分享基督的体血而得的上帝圣宠,依据人的灵魂状态而作用。如果人发现他正处于净化的阶段,神恩会将他净化;如果他是处于光照的阶段,那么神恩会带给他光照;当他正趋朝向神化时,会使他 神化。因此,圣体圣事就成了净化,光照和神化。但是如果一个人并不忏悔,甚至 也不在净化的阶段,圣体圣事就变成了火焰和指责,它造成了痛苦和折磨。

总而言之,结合圣事和苦修的意义显示于所有教会的整个传统中。将它们分开会造成灵修生活的误解与扭曲,而且也违背了正教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