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帕弗罗并未表示所有的人类都因为亚当的罪而有罪,并且接受上帝以死亡作为惩罚。死亡是一种邪恶的力量,它透过罪进入世界,并且在这世界生根,撒旦不仅统驭人和也统驭万物。因此,虽然人可以因为心中刻划的律法而知道何为善行,并且去行善,然而因为躯体中的罪却让他做不到。所以不是他为恶,而是他身体里的罪。因为这罪,他找不到行善的途径。他必须从这“取死的身体[200]”中解放出来。只有如此他才能行善。帕弗罗这么说有何意函呢?当圣帕弗罗有关人类命运的教义被了解的时候你就能知道原因了。
如果人类是因为完全无私的爱被创造出来的话,那么他爱的行为将会直接对上帝和邻人,而不是对自己-他为何会是上帝完美的投射-然而很明显地,死亡和堕落的力量已经让这样完美的生命并的不可能了。宇宙间死亡的力量带来自我保护、恐惧和焦虑[201]而这一切就是独断、自大、憎恨、妒忌等等的源头。因为人很怕变得无意义,人不段追求,想证明自己和其他人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他渴望奉承,害怕侮慢,厌恶那些讨厌他的人。他不仅追求财富中的安全感和幸福,荣耀和身体上的欢愉,也想像人的命运就是藉著内省和独居在上帝的存在之中享受幸福快乐, 并且错误地将自我满足和自我的幸福当成自身的命运。另一方面,因为人性使他对于爱的准则变的热衷,并且厌恶他最亲近的邻人。可参考一些圣帕弗罗所提到的章节[202]。但是这样的欲望并不寻常。它们受到死亡和堕落的颠倒;协恶势力在万物中蔓延,离间万物,摧毁万物。这力量如此的大,即使人们想要照著原始的命运活下去却也因为著罪而无法做到[203];“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204]
分享上帝的爱,无私无我,就是分享生命与上帝的真理。爱,生命,与上帝的真理就是唯一,也只有在上帝之中可以找得到。远离爱和上帝以及邻人,只在乎自己,就是打破生命的承诺,打破上帝的真理,而生命与真理都无法与祂的爱分开。打破上帝的真理就是在死亡中耗尽子我[205]。“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206]”不仅人是如此,所有万物皆然;“因为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不是自己愿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上帝儿女自由的荣耀;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207]”透过死亡和堕落,所有人类受到恶魔掌控,而因此有罪;因为最,人远离最初原始的命运,那应该要爱上帝和邻人,无私无我的命运。人并不会因为亚当的罪而有罪[208]。人之所以成为罪人,人是因为透过死亡而背负了邪恶势力,才会有罪。[209]
圣帕弗罗很清楚地表示“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210];因为“就如罪作王叫人死”[211],所以“这最后的敌人将会被摧毁。”[212]在他的福音书中提到,当他提到基督战胜死亡和堕落的时候,他特别赶到激动鼓舞。如果根据以下四项前提来解释圣帕弗罗学说将显的有些不合逻辑;(1)死亡是正常一般的,或是(2)那顶多是上帝裁决的结果,决定惩罚全人类,只因为那罪;(3)幸福是人类最终的命运;(4)灵魂是非物质的,是不朽的,是上帝直接创造出来的,因此是一般的也是纯洁无瑕的(罗马学派Roman scholasticism)。圣帕弗罗学说中,人无法行善,是因为死亡和堕落支配著人;只有当人根据“里面的那位”,去了解死亡和堕落在肉体上发挥的力量,人才能做到行善并且依据原始的命运活下去。
有关St. Augustine提起的道德问题,有关死亡如何藉著亚当传下来,成为人类原始的惩罚的这一部分,对帕弗罗的思想来说,这种说法是非常陌生与不解的。每个人的死亡不可视为各人元罪的结果。圣帕弗罗并不以哲学式的道德说来看待人类的堕落和万物打破行善的原则。帕弗罗很明确地表示,人类的堕落,从上帝和撒旦间战争的角度来看,撒旦并不需要遵从任何形式的道德原则。正因如此,圣帕弗罗表示是蛇“引诱夏娃”[213];“且不是亚当被引诱、乃是女人被引诱、陷在罪里”。人并不是受到上帝的惩罚,而是受到罪的掌控。由下列章节我们更可清楚地了解,“没有律法之先、罪已经在世上·但没有律法、罪也不算罪;然而从亚当到摩西死就作了王、连那些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在他的权下·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豫像。”[214]所以,我们很清楚地明白,圣帕弗罗否认人的罪是因为亚当而来,即便死亡掌控罪,但那也不是因为亚当犯罪而来。这里的罪很清楚地,是来自于撒旦,那个掌握世界上的死亡的撒旦。我们可在罗马书第8章19-21节中,清楚地了解圣帕弗罗有关于邪恶势力的阐述。当圣帕弗罗提到“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215]”以及“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216]”的时候,我们必须很仔细地了解其中意义。
我们在圣帕弗罗德学说中当然找不到有关原罪传递和犯罪的理论;圣帕弗罗既不用法律理论也不用二元论的观点来阐述介于物质、灵和智慧之间的差异。难怪有一些圣经学者在旧约圣经中找不到任何以道德犯罪或是惩罚原罪有力的佐证时显得有些失落[217]。当西方学者在研读东方神父们的著作时也产生了相同的矛盾[218]。因此,St. Augustine 被认为是早期神父第一位了解圣帕弗罗理论者,所以才会如此受欢迎。这实在是一个谜啊,新教徒和罗马人都需要从这之中解放出来。
唯有当一个人了解死亡的意义和其结果时,人才能了解昔日教会的生活;特别是对于殉道殉难的态度。因为“你们仍是属肉体的·因为在你们中间有嫉妒分争、这岂不是属乎肉体、照著世人的样子行么”[219],所以基督徒面对死亡时候是蹒跚怯懦的。他们已经死了,却活在基督之中。畏惧死亡,即是畏惧协恶势力-提摩太后书一章7节:“因为上帝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为了说服罗马人不要阻碍殉道之路,St. Ignatius写道:“这世上的子将会带我走,并让我接近上帝,即使没有一位罗马人愿意帮助他。[220]”这有关堕落的争议在许多迫害的时期变的非常激烈,为教会明白在受洗之中死去,否定基督对于死亡以及折磨的畏惧是非常矛盾的;今日,虽然教会中的教士团成员一般都忽略那有助了解昔日教会的内在信仰,对于拒绝对于死亡的恐惧仍是非常严苛的[221]。这种对于死亡得态度并不是狂热或热诚的成果,而是人如何在教会中透过受洗和修行生活进而对恶魔有深入的了解,“免得撒但趁著机会胜过我们·因我们并非不晓得他的诡计[222]”。Oscar Cullman再释著解释新约圣经时犯了一个错,他以为撒旦和魔鬼的能力已被剥夺,现在它们的力量以不复存在[223]。恶魔墬强大的力量就是死亡,而这力量只有在教会中才能被摧毁,藉著无私的爱,在教会中人持续和撒旦抗衡著。这对于恶魔的战争和无私的爱是教会生活的中心-“当你们经常到这里,撒旦的力量就会被摧毁;而撒旦想要阻止你和信仰结合的目标也会被破坏”。[224]凡是那些没有听到内在声音呼唤他要和这圣礼的无私的爱结合的人,很明显的就是在恶魔的引诱之中。“因此,他并未和教会结合,他心存傲慢,受自己的诅咒,...”[225]。在无私的爱之外的世界仍是死亡的结果,因此是数于恶魔的奴隶。魔鬼已经被打败了,因为他的力量已经被基督的诞生,生命,死亡和复活给摧毁了。那些在基督之前或是在祂之后获救的人,是因为祂的死亡和复活而得救的,这也创造了新耶路撒冷。因为教会的存在,邪恶无法普及,事实上,邪恶已被击退。但是他对于那些尚未得救的人来说,仍具有相当的势力。撒旦“仍是世界的神[226]”,这也就是为何基督徒必须以一种好似不存在这是上的方式活著[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