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保羅強烈地認為所有上帝創造出來的信仰都是良善的[3]。不過,同時他也強調,他堅持不只是人類,還包括所有以墮落的萬物,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4]
的萬物。人類和萬物都期待著最後的救贖[5]。因此,即使上帝創造的萬物都是良善的,魔鬼暫時[6]成為一時之間的主宰。[7]聖保羅思想的前提在於 雖然這個良善的世界是由上帝所創造的,但是仍受到撒旦力量的掌控.但是魔鬼並不是絕對的,因為上帝從未遺棄祂的子民[8]。
所以,根據聖保羅的看法,「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9]因此邪惡的魔鬼可以存在,起碼暫時性的存在,就像是寄生在上帝所創造的良善中的一個元素。舉例來說,人會因為「內在的聲音」而為善,卻也會因為肉體內的罪惡力量而犯罪。[10] 雖然上帝仍然能夠維持和掌握良善的萬物,但是如上述的例子,卻算不上是正常或自然的現象。「如今也是這樣、還有所留的餘數」[11],「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12]
試著去探討聖保羅的思想,包括去探討所謂符合道德法則的理性自然平衡的哲學,就是去冒犯這位聖者的信仰。根據這種哲學,人類可以活在內心的祥和中並且過的很快樂。根據聖保羅表示現今已無這種所謂的符合道德法律的自然世界,因為所有萬物都臣服於浮華和撒旦的邪惡勢力之下,而撒旦就是主宰死亡和腐敗的力量。[13]因此,所有人類都成為罪人。[14]不會有任何人因為過著符合摩西戒律的生活而無罪[15]。依據自然律法過生活也不會讓人類變成無罪。但是對於保羅來說,這是一個迷思,因為撒旦並不尊重良善[16],而在他的影響之下,所有人類都活在死亡和腐敗的力量之中[17]。
不論相不相信現在撒旦真實有力的力量在聖經神學中顯現,我們不能忽視聖保羅歸因邪惡力量的重要性。如果這麼做的話,就完全誤解了原罪和罪如何降至人身上的問題,而且也誤會了新約聖經作者的想法,和所有古代教會的信仰。關於撒旦如何將罪引入每個人的生命,St. Augustine對於Pelagianism的辯論明顯地,誤解了聖保羅的意思;藉著把撒旦、死亡和墮落的力量當成背景,而將原罪如何降至人類和個人犯罪等具爭議性的問題當成前提,St. Augustine介紹了一種錯誤的道德觀念狹隘固執的哲學方式,而這和聖保羅的思想南轅北轍[18],另外這也不被東方教會傳統所接受[19]。
對於聖保羅來說,撒旦並不單純的只是一種宇宙間負面的力量。他是一個具有意志[20]、想法[21]和欺騙[22]的人;基督徒一定要對撒旦展開激烈的戰爭[23],因為基督徒仍然有可能被他[24]誘惑。他以一種非常活躍的方式[25]和萬物對抗,而不是躲在世界的角落裡,被動地等待的那些恰巧決定不追隨上帝和道德的人。撒旦甚至可以將他自己轉變成天使的光芒[26]。他具有顛倒是非[27]的奇特力量,也具有隱形的能力[28]。他是「這世界的神」[29],是他欺騙了世上第一個女人[30];是他誤導男人[31]和萬物進入死亡之路和墮落的深淵[32]。
根據保羅的說法,死亡之路和墮落的深淵並不是負面的,相反地,是一種正面的力量。「死的毒鉤就是罪」[33],而這罪則支配了死亡[34]。不只是人類,所有萬物都受到這種暴政統治[35],現在正等待救贖。萬物會從墮落的奴役中被救出[36]。和與上帝為敵之人一同被滅亡,那最後也是最大的敵人一同毀滅[37]。然後死亡會被勝利[38]給吞沒。對於聖保羅而言,死亡的毀滅和邪惡以及其力量的毀滅是一樣的。唯一的主賜與我們的救贖和基督與聖靈給我們的是一樣的[39]。
很明顯地,從聖保羅關於萬物墮落、撒旦和死亡相關的言論,我們了解到在他的想法中完全無法接受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學的雙重主義,或是造就這世界的細分方式以及仲介領域,對人類來說,這只是一個墊腳石,有可能會將人類引領至上帝或是撒旦的國度。有一種說法認為,這個世界是由三個層次組合而成,上帝和他的隨從聖者以及天使佔據了最上層,邪惡勢力佔據最下層,而血肉之軀的人類則是位於兩者中間。不過,在保羅神學中,看法卻不相同。保羅認為這三者其實是互相滲透的。這世界上沒有一種介於中間的地方,人可以憑藉自然法則活在所謂的中層,然後在上帝出現時,接受審判,看死後是會獲得愉快的生活或是黑暗中的折磨。相反的,萬物都是上帝的領土,無法被邪惡玷汙的唯一上帝。然而,在祂的國度當中,祂也創造了其他種種意志,人可隨其意志選擇上帝的國度或是死亡或毀滅的國度。
儘管如此,上帝所創造的萬物基本上是良善的,然而邪惡勢力卻以寄生的方式將上帝創造出的萬物暫時地轉變成他自己國度的一份子[40]。邪惡、死亡和罪都存在這相同唯一的世界。黑暗和光明正不停地在同一個地方對抗著。正因如此,唯一可能戰勝邪惡的勝利就是死者的復活[41]。沒有人能逃出這個戰場;人唯一的選擇就是加入對抗邪惡的行列,和上帝分享勝利的光榮,或是接受邪惡的欺騙,進而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過的很好,每件事都是很如此普通一般的[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