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演講的題目是「耶穌基督是誰?──正教會的理解。」對於基督的信徒(包括在下本人)而言,「耶穌基督是誰?」可能是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了。不過不可否認地,即使對於一個非信徒,這個問題也同樣是重要的,因為沒有人能否認耶穌基督,他的教導,以及圍繞他而形成的信仰,已然影響並改變了這個世界。在今日的世界,因著發達的大眾傳媒,每個人都可能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場合面對這個問題,並試圖尋獲答案。
「耶穌基督是誰?」是一個頗受爭論的問題,在學者和非學者的團體中都是如此。人們從許多截然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基督,並提出他們自己的觀點。在這個演講中,我們將從基督本人在兩千年前所創立的教會的獨有視角去審視這個問題。盡管許多現代的評論家也可能提出不少有幫助的見解,但是我堅信唯一全然可信和可靠的回答必須從基督本人所建立的教會中去尋求。因為根據基督徒的經典,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而基督是教會的頭(見聖經新約,弗,一章二十二節到二十三節;五章二十三節)。因此,兩千年來基督藉著他的教會發言,通過他的教會,在我們所能理解的最大限度上,基督啟示了「他是誰」。
在下是正統基督教會(即正教會,或者稱為東正教)的一員。因此我將按照正教會的訓導來回答「耶穌基督是誰?」這樣一個問題。首先,我覺得應該就正教會本身及其歷史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就歷史而言,正教會是古老的,新約基督徒的教會,由主耶穌基督在耶路撒冷建立。正教會的起源,可以通過一條徑直而無中斷的法脈回溯到基督和使徒時代的耶路撒冷。在兩千年的時間裡,正教會的這個神聖傳承始終沒有中斷。今日正教會的教義,禮儀和實踐,與初期教會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因為在過去的兩個千年中,正教會始終忠實地追隨和效法了原初教會的理念。
正教這個字,在希臘文中可以被解釋為對上帝的「正確崇拜」或者「正確的讚頌」。為能正確地崇拜上帝,我們就必須正確地了解上帝是誰,耶穌基督是誰。我們需要擁有正確的經典來啟示我們,我們也需要有對這些經典的正確解釋。
古老的正教會,因著上帝聖靈的引導,不僅僅提供了聖經的經卷,也同樣給出了正確的神學,好讓我們能以正確的,符合聖經本意的方式來理解聖經。
正教會──耶穌基督的教會,正式開始於公元33年的五旬節,在那一天,正如耶穌基督事先所預言和許諾的,聖靈降臨在了守侯於耶路撒冷的眾使徒身上。從那天開始,使徒們被賦予了神聖的能力,並開始在全世界的范圍內傳播基督徒的信仰。從耶路撒冷開始,使徒們走遍了羅馬帝國和偏遠的地區:使徒聖彼得去過希臘和羅馬,在他殉道於羅馬城之前曾任敘利亞的安提約基亞城(安條克)主教;使徒聖安德烈曾去過俄羅斯,按照一些古老的傳說,他一直走到當時中國的西部邊界;聖馬可則到了埃及,並在那裡建立了基督徒的團體;聖多馬去了印度;而聖馬太則到了埃塞俄比亞。
不管使徒們走到那裡,都會任命主教,司祭和輔祭,並以覆手的方式來祝聖(按立)他們。主教們是使徒的直接繼承者,並從使徒那裡得到了按立司祭和輔祭的權柄。
那些由使徒直接任命以作為他們繼承者的主教們被後世稱作「使徒教父」(以示他們是使徒的親淑弟子)。他們的許多書簡信札被保留了下來,並被編入了《使徒教父集》中,這些信中有很多是寫給各地方教會的,包括那些也收到過使徒聖保羅書簡的地方教會。這些早期的文獻包含了許多有關初期教會的寶貴信息,讓我們得以了解當時的教會生活和組織的情形。
今日正教會的主教們都擁有來自這些使徒教父的統緒,並通過他們可以將此法統上溯到使徒和基督本人。基督親自覆手於使徒們,而使徒們通過同樣的覆手禮按立了他們的繼承人,今日的教會也繼續著這樣的傳統。舉例而言,如今在耶路撒冷的正教會主教們都可以給出他們歷代前任的名單,一直追溯到使徒聖雅各──主基督的弟兄(他們並沒有血緣的聯系,因為主基督生自童貞女,而聖雅各是主基督的養父聖約瑟的兒子);同樣,如今安提約基亞正教會的主教們也可以提供類似的名錄,一直無間斷地上溯到使徒之長聖彼得。
在使徒教父時代以後,相繼出現了許許多多有聖德的主教,他們是正教會神聖的導師和訓誨者,被示顯為心懷上帝聖靈的聖徒。教會稱他們為神聖的教父,因為他們不僅僅是正道的講授者,更是信徒們靈性的父親,一如使徒聖保羅所言:「你們在基督內,師傅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因為我在基督耶穌內以福音生了你們」(聖經新約,哥林多前書四章十五到十六節)。在這裡,聖保羅告訴他牧養的羊群,他做為他們靈性上的父親而『生』了他們。
在公元325年,教會剛從持續三個世紀的迫害中獲得自由不久,318位來自當時整個基督徒世界的聖教父們集結了一次公會議,為的就是回答今天我們所探討的問題:「耶穌基督是誰?」出席那次公會議的主教們必須十分小心地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在那個時候,有一個叫亞略(又譯:阿裡烏斯)的司祭散布了關於基督的錯誤教導,並且羅致了不少的追隨者。在這次的公會議──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尼西亞第一次神聖普世大公會議──上,主教們棄絕了亞略的學說,並堅定地宣告,耶穌基督是取了血肉之軀的上帝。神聖公會議的教父們將他們的教義訓誨建基於聖經,又在啟示了聖經作者的同一個上帝聖靈的神聖指引下解明了聖經的真意。
從公元四世紀到公元八世紀,一共召開了七次這樣的普世大公會議。一般來說,每當某種異端興起,擾亂教會的時候,教父們就會集結大公會議以宣明正道。我們正教徒相信在這七次神聖普世大公會議中,主教們在上帝聖靈的指引下宣告了真實的教義,並以此教義克勝了關於上帝和耶穌基督所可能提出的一切異端邪說(也就是對上帝是誰以及耶穌基督是誰所可能做出的錯誤回答)。
在普世大公會議以外,也有許多次地方性公會議被教會接納為聖傳的固有部分。比如很重要的一次地方性公會議:於公元397年在北非舉行的迦太基公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教父們定斷了聖經所應該包涵的書目。因為在教會初始的三個世紀中,聖經的書卷雖然已經被寫成並流傳,但是它們仍處於被編輯的過程中,在某些地方,一些書卷因為引起爭議而被刪除,而在另外一些地方,又有經外的書卷被摻和進了聖經。而教會在聖靈的指引下,於新約最後一卷成書後約三百年,終於在公會議中確定了新約正典的目錄,並要求所有基督徒永遠遵循無違。
因此要多謝正教會的歷次神聖公會議(包括普世的和地方的),使得我們能夠擁有正確的信仰,正確的崇拜,正確的教義和正確的經典。
在這次的講演中,我們探討的題目是「耶穌基督是誰?」我首先要根據教會的經典──聖經,尤其是基督的使徒們所寫的新約聖經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正確的教義無不建基於聖經。同樣,我也會援引七次神聖普世大公會議的決議以及教會歷代神聖教父的訓誨。
關於基督徒信仰的教義主要有兩大類:一,關於聖三(三位一體)的教義;二,關於基督的教義。而關於基督的教義又主要包含了「耶穌基督是誰?」和「耶穌基督通過救贖工程成就了什麼?」這樣兩類主題。
為能充分地說明耶穌基督是誰,我們首先需要探討基督徒信仰中關於聖三的教義。根據正教會對聖經的解釋,我們宣認上帝是唯一的,卻又有三個位格:父,子,聖靈。當我們在基督徒的教義中談論上帝的三位一體時,我們所說的是隱藏在神性深淵中的奧秘內在生命,這個偉大的奧秘在時間中,在新約中,藉著父向世界差遣了他的愛子,藉著聖靈在世界上的行動而被啟示給了世界。因為沒有任何文字和詞語可以表達上帝內在生命的偉大奧秘,聖教父們只好引用已存在的希臘文單詞,但賦予它們新的含義,以構成正教會神學的專有術語,好能用語言文字來近似地描述那無可言喻的奧秘。他們一致讚同如下的表述:上帝在性體的本質(Ousia)上是一,而在位格(Hypostases)上是三,聖三的任何一個位格都享有上帝的唯一本性,每一個位格和其他位格一樣都是平等的,完全的上帝。父,子,聖靈,擁有同一意志,同一能力,同一行動。聖三的一個位格不會有脫離其他位格的單獨意志和單獨行動。一如基督所言:「子憑自己不能作什麼,惟有看見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樣作。(聖經新約,約/若,五章十九節)」
聖教父們,嚴格地遵循基督本人的話,教導我們:子由父所生,而聖靈由父所發。除此以外,他們不敢在聖三各位格的差異上多說任何話,,因為基督本人沒有在福音中作除此以外的更多啟示。
聖教父們同樣確認,子神聖的受生和聖靈神聖的受發,是超越時空的事件。決沒有一個時間或階段,父已經存在而子尚未存在,同樣沒有一個時間或階段,父已經存在而聖靈尚未存在。父,子,聖靈是自存而永存的。
上帝三位一體的教義指出了上帝內在生命的完滿。因為上帝是愛,而上帝的愛不僅僅以延及受造的世界為足:在聖三內,這愛也一樣運行於神性生命內。愛必然相系於上帝的永恆存在。愛是「上帝的存有」。完滿的愛存在於聖三的三個位格之間,在這個忘我而虛己的愛中,三個位格成為一體。
對於基督論的正確理解總是如影隨形地相系於對聖三論的正確理解的。因為,正如聖經所宣告,普世大公會議的教父們所確認的,耶穌基督是取了肉身的聖三第二位格。他是上帝的獨生子,他取了肉軀,成為了人。
作為降生的上帝聖子,基督與父和聖靈同一性體。基督親自說過:「我與父原為一」(聖經新約,約/若,十章三十節),又說:「我在父內,父也在我內」(聖經新約,約/若,十四章十一節;十章三十八節)。
既與父和聖靈同一性體,同一本原,基督也就是完全的上帝。一如使徒聖保羅所寫的:「因為上帝本性的一切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於他內」(聖經新約,歌羅西書,二章九節)。
作為完滿的上帝,基督是降生於世的世界創造者。使徒聖約翰說:「萬物是藉著他受造的,凡是受造之物,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而被造的」(聖經新約,約/若,一章三節)。同樣,使徒聖保羅也說:「因為萬有都是藉著他而被造的,無論是上天下地,有形無形……萬物都是藉著他並且為了他而受造的,他在萬有之先,而萬有靠他而成就」(聖經新約,歌羅西書,一章,十六至十七節)。
在神聖普世大公會議中,教會確認基督是完全的上帝,同時也是完全的人。大公會議的聖教父們擊敗了試圖減損基督的神性或者人性的異端邪說。
基督依照他的人性而言,在各個方面都和我們相似,但是卻沒有罪(見聖經新約,來/希,四章,十五節)。他既擁有人性,也擁有神性,這兩個本性結合於同一個位格。教父們用精確的術語來描述基督的兩種本性如何結合:它們「不混,不變,不分,不離」。「不混,不變」的意思是說這兩種本性是永遠結合的,而不是如異端者聶斯脫利所說,是由兩個位格道義性地聯合。按照大公會議所宣告的教義,藉著聖靈的行動,從基督降孕於童貞瑪利亞之胎的那一刻起,他的神性和人性就不可分離地結合了。
大公會議也同樣宣告:基督唯一上帝聖子的位格,結合著人性和神性兩種本性,同樣,他也擁有兩種意志。基督的屬人意志並不被轉化為屬神意志,也不被消解或摧毀。基督的屬人意志全然服從和聽命於他的屬神意志──基督的屬神意志與父的意志無二無別。基督自己也聲明了這一點:「我自天而降,並非為行己願,卻為行那差遣我者所願」(聖經新約,約/若,六章三十八節)。
現在讓我們回顧一下我所說的要點:上帝聖三擁有一個性體或本質(Ousia),三個位格(Hypostases) ,耶穌基督,降生的上帝,擁有兩個本性,兩種意志,卻結合於一個神人的位格(Hypostasis)。
這些,是用基本的術語來回答「什麼是上帝聖三?」和「耶穌基督是誰?」不過,要更完整地回答「耶穌基督是誰?」這個問題,我們也必須提出另外兩個相關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耶穌基督來到這個世界?」和「他做了些什麼?」
基督來,是為將人類共融於上帝。他來,是為做救世和贖世者。不過,要明白基督救世和贖世者的身份,我們還必須研討人類在墮落之前和墮落之後的不同境況。
按照正教對聖經的解釋,在人類墮落(悖逆違命)之前,人的肉身並不會遭受死亡和腐朽。人類是作為永生不死的生物而受造的。也就是說,如果人類的祖先不悖逆違命,他本可在不朽的肉身內永遠生活,分享伊甸園內的生命樹。在墮落之前,人不知痛苦,疾病,也不會衰老;他也不受物質界的約束,不會遭受任何的傷害;盡管他的身體也是物質的,感官的,但是卻不會腐朽,比我們今日所擁有的肉體更具靈性,更加精細,並非象我們如今所負荷的粗重皮囊。
人類不僅僅是用大地的塵土,也是以上帝的恩寵塑成的。聖教父們說,當上帝將生命的氣息──靈魂──吹入亞當體內的時候,他也同樣注入了他聖靈的恩寵。在墮落之前,亞當和夏娃──第一個男人和第一個女人擁有內在的聖靈恩寵。
在此,我必須解釋一下恩寵這個字的含義。正教會認為,恩寵就是上帝的真實的能力。在聖經新約中,神性的能力常常被稱為「恩寵/恩典」(希臘文:charis)。例如基督對使徒聖保羅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聖經新約,哥林多後書,十二章九節);又如使徒聖約翰說:「從他豐滿的恩典裡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聖經新約,約/若,一章十六節)。在其他地方,神性的能力被稱為「能力」,「權能」或者「權柄」(希臘文:dynamis)。例如基督所說:「我覺得有能力從我身上出去」(聖經新約,路加福音,八章四十六節);又如使徒聖彼得寫道:「依照他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聖經新約,彼得後書,一章三節)。
上帝的這個恩寵,能力,或者神能,不是他為了我們而創造的一種受造之物,而是非受造的。因為只有上帝本身是非受造的,所以當我們說上帝的神能或恩寵是非受造的,也就是承認這個恩寵與上帝本身無二無別。聖教父們通過自己對上帝的體驗,教導我們說,我們人類永遠無法理解或者徹悟上帝的本質和性體,但是我們卻能通過他非受造的恩寵來了解和認識上帝。通過上帝的非受造能力,人類可以分享上帝自身的神聖生命。
人類的始祖亞當,依照上帝的形象而被塑成,其受造的目的是為了和上帝結合。通過在愛中恆常趨向上帝,在上帝內尋覓靈性的快樂而非追求自身感官的欲樂,人類可以越來越變得神聖和屬靈,越來越變得相似上帝,越來越被上帝的恩寵改變。因為上帝是無限而不可測度的,所以同上帝結合的道路也是沒有終點的。人類被造得略遜於天使,但是最終卻可以變得比天使更加尊高,甚至超越最高品級的總領天使。
此外,當人類因為趨向上帝而變得更加靈性化和神化的同時,他也使得所有受造界被靈性化和聖化,萬物也因著人類而趨向上帝。許多聖教父教導說,整個受造界在人類墮落之前是不朽壞的,就好象人當時是不朽的一樣,因為萬物本都是為了人類而被造的。因為人類同時擁有靈魂和肉體,所以就成為聯系物質世界和天使們的靈界的橋樑。同樣地,人類通過自身向上帝的趨升而結合了物質和精神。
這就是人類和受造界原有的崇高地位,這就是人類原有的崇高使命。不過正如我們知道並每天感受到的,人類的始祖,亞當,很不幸地從原有的境界中墮落了。由於錯誤地使用上帝所賦予的自由意志,人類背離了上帝的道路,不再全心愛慕上帝,卻更多自私自愛;不再全心尋求靈性的喜樂以趨向上帝,卻一心追求感官的享樂。由於人類祖先的墮落,他將他自己和整個受造界帶入了腐朽和死亡的境地。
在創世記,聖經舊約的第一本書中,上帝告訴亞當:「你不可以吃這辨別善惡樹上的果實,因為在吃了這果子的那一天,你必將死亡」(聖經舊約,創世記,二章十六至十七節)。事實上,亞當違命偷食禁果的那一天,他並沒有在肉體上「死亡」,甚至聖經記載,他一直活到930歲才死去。不過按照正教神聖教父們的講論,上帝的話是真實的,必然應驗的,亞當在偷食禁果的那一天的確死了,這是靈性的死亡。他失落了曾因之受造的神聖恩寵。他不再繼續擁有聖靈在他內。他的本性變成了可朽易腐的,神化之恩不再與之相應。在那不幸的日子之前,上帝自身,通過那非受造的神能,居住在亞當內,而如今人類變得空虛,缺少恩寵,與上帝分離。而這靈性的死亡,導致了亞當必然遭受肉體的死亡,也就是他在930歲時所遇到的。
因著墮落,人類的屬性被改變了,人依舊擁有內在的上帝肖像,但是卻已經變為可朽壞的,人的靈性朽壞使得肉體變得粗重而更物質化,肉體在死亡以後也會因四大分解而腐爛。同樣地,人的靈性朽壞使得他不能在死後分享與上帝的永恆共融。當亞當背命之後,樂園對他關上了大門,不僅僅如此,在他現世的生命終結以後,天國也不向他開放。在死後,亞當,夏娃,和他們的所有子孫都將前往陰府──一個等待之所,一個和上帝分離隔絕的所在。
同樣,因為我們祖先的墮落,一切世間萬有也和人類一起陷於腐朽:朽壞和死亡進入了世界。在聖經新約,羅馬書五章十二節中,聖保羅告訴我們「罪因一人進入了世界,而死亡也因罪進入了世界」,然後,在羅馬書八章二十至二十一節,他又說道,因為人的罪孽,萬物進入了虛無和朽壞。
我們繼承了因祖先墮落而導致的人類屬性中的死亡和朽壞。我們都分享了祖先之罪(原罪)的後果。我們生於腐朽之中,並帶有與生俱來的犯罪趨勢或者傾向。我們全都犯罪,我們全都背離了追隨上帝的正道,因此我們都當受罪的後果:靈性和肉體的死亡,在陰府中永遠遠離上帝。
我們在聖經舊約中讀到,從亞當墮落到基督來臨之間,有很多義人,但是他們的義德和虔敬的生活也不足以抵消祖先墮落所造成的後果。恩寵可以外在地運作在他們身上,就好象先知摩西從西乃山下來的時候,因為上帝恩寵的映射,面容發光,甚至不得不以帕掩面。然而,按照聖教父的講解,這只是一種暫時的閃耀,他和所有的舊約先知們並不擁有聖靈的內在恩寵,作為他們的個人力量和權能。在死後,即使是最偉大的舊約先知或義人,也必前往陰府,不得徑入樂園和天國。
在舊約時代,上帝給希伯來民族頒定了律法,以幫助他們過正義有德的生活。上帝也制定了獻牲為祭的做法,令希伯來人為了他們的罪過而向上帝奉獻祭祀。這些祭祀是基督聖祭的預像,為了預備上帝子民的心靈,好能理解基督在十字架上舍生受死的奧義。不過,無論是律法還是祭祀,都沒有辦法修復人類因為祖先墮落所失的境界。
為要摧破罪孽的後果,需要一個完美無玷的祭品──一個全然無罪之人。這就是為什麼基督要降來世間,為什麼上帝要成為人。因為擁有和人性不相分離的神性,基督不可能背離上帝,也就是說,他不可能犯罪。第一個亞當沒有能夠完成他的使命,他失敗了,並將萬有引入了毀滅和崩潰。因此,基督──第二亞當,或者說新亞當──進入世界,來完成人類的原始使命,並恢復那被失落的神恩天福。但是基督甚至做了更多,他不僅僅使人回復到亞當墮落之前的境界,他更使人能夠達到上帝當初為亞當所預設的目標,也就是亞當因為墮落而未能達致的境界。
我們的得救開始於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通過取人性降生,他把神人二性結合在了一起。因為基督的人性和我們的人性一般無二,這就使得人類也同樣獲得了和上帝結合的潛能。
不過,藉著基督的道成肉身,人類仍然不能夠實現這種同上帝結合的潛能。因為人類靈性的朽壞,使其不復為潔淨的器皿。因為罪孽的障礙,人類無法由內心接受並保存聖靈的恩寵。所以,基督既然已經通過降生克服了神人屬性之間的樊籬,他必然還要打破罪孽的阻隔,通過他的苦難聖死,他做到了這一點。
作為上帝,基督清楚地知道他來到世間,是要為萬民舍生,並從墳墓中復活。他論及自己說:「人子必被舉起(懸於十字架),使凡信他的,不至腐朽,卻要得永生」(聖經新約,約/若,三章十四至十五節)。在他受難的前夕,他又說:「如今我心憂擾,我要說什麼呢?父啊,拯救我於這時刻吧。不過正是為了這個緣故,我才臨於這時刻」(聖經新約,約/若,十二章二十七節)。
為什麼基督必須要受死以救人類呢?因為在祖先墮落之後,死亡成為了罪的刑罰。當基督舍生於十字架時,他將這刑罰負於一己之身,但他卻是全然無辜的,不當受罰的。基督以無罪之身替萬民承受了刑罰,並以此廢除了罪債,將人類從原祖墮落的後果中解脫了出來。
藉著十字架上的受難,基督將人類從死亡的奴役中贖回,並救人脫離了墮落所招致的永恆苦果。關於這一點,基督論及自己說:「人子來,交出自己的生命,作為眾人的贖價」(聖經新約,太/瑪,二十章二十八節)。
出於他無限的大愛,基督代替我們而死了,因此,我們被賦予了生命。聖保羅說:「上帝以此向我們顯明了他自己的愛,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已為我們而死了」(聖經新約,羅馬書,五章八節)。在公元四世紀,正教會的教父之一,偉大的聖亞大納修闡釋這個奧秘說:「他取了如我們所有的肉軀,因為我們所擁有的肉體無不免於死亡和腐朽的命運,他為了萬民,將自己的肉軀交付於死亡,並奉獻於父。他出於對我們超絕的愛而受難,在他的聖死中,萬民都經過了死亡,並以此廢止了死亡的律法。」
我們既已探討了基督如何通過他在十字架上的舍生救贖了我們,再讓我們來看一看基督聖死的救恩果實。人類從罪孽的永恆苦果中被救贖究竟有怎樣的含義呢?正教會的教父之一,八世紀的聖約翰達瑪士基諾寫道:「回到先前(墮落以前)之福澤的道路被修直了,樂園的大門被打開了。」通過基督的聖死,我們的罪孽得以被寬恕,被洗淨,並得以領受原本我們不配得的內在聖靈恩寵,一如亞當在墮落前所擁有的;得以前往我們原本不配進入的樂園和天國。第一個領受了這寶貴恩賜的,是一個雖然不配,卻因為信仰基督,從而因基督的聖死而得救的人。他就是和基督同釘十字架的強盜之一,基督曾對他許諾:「今天,你將和我同在樂園」(聖經新約,路加福音,二十三章四十三節)。
基督聖死的救恩果實不僅僅對那些和他同時代以及在他以後世代的人有效,對於在他之前的歷代義人也一樣有效。當基督受難以後,被埋葬於墳墓三日,在那期間,他下降陰府,將長眠在其中的歷代義人帶入樂園。關於這一點,使徒聖彼得和聖保羅在他們的書信中都有論述(見聖經新約,彼得前書,三章十八至十九節;弗,四章八至十節)。
通過他的受難聖死,基督打破了罪孽的樊籬,但是卻還有一個障礙存在,那就是死亡本身。基督以一個更新的,靈性的身體從墳墓中復活,以此踐踏和毀滅了死亡。為此,聖保羅寫道:「一如在亞當內,眾人都死了,同樣在基督內,眾人都要復活。不過各人都依照自己的次序:首先是作為初果的基督;然後是當他來臨的時候,那些屬於基督的人」(聖經新約,哥林多前書,十五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通過基督的復活,全人類都成為了未來復活的分享者,我們都將復活,而且要獲得一個比現在所擁有的更加靈性化的不朽之體。論及於此,聖保羅說:「我們都將改變,在一剎那,轉瞬之間,在那最後的號角響起的時候:這號角必將吹響,死者將復活而成為不朽的,我們將被改變。」(聖經新約,哥林多前書,十五章,五十二至五十三節)。在這眾人復活的時刻,那些接受了基督救贖恩賜的人將按照基督的許諾復活以享永生;而那些拒絕了救恩的,則將復活以受責罰(參見:聖經新約,約/若,五章,二十九節)。
惟有在基督內有真實的生命,他也賜予了我們永生:首先他將施生命的恩寵灌注於我們內,使我們擁有真正的屬靈生命;其次,他向我們承諾了天國的永恆靈性生命;第三,他也要賦予我們復活後在不朽肉軀內的永恆形體生命。
當基督復活後首次向他的使徒們顯現的時候,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他們吹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靈吧」(聖經新約,約/若,二十章,二十二節)。因為當時,基督已經通過他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淨化了他們,他已經將他們從罪孽的桎梏中解放了出來。此後,基督又上升天庭,將如你我所擁有的人性安置於父座右;然後又於五旬節差遣聖靈,一如他曾許諾的。
從那時候起,凡是在基督的教會內受洗的人,就在他們心內領受了上帝的恩寵。我們通過基督的教會領受救贖的恩賜和永遠的生命,因為這教會是基督奧秘的身體。在教會內,基督向我們賜下他受難復活所帶來的救恩果效。新神學家聖西默盎,生活在十世紀的一位聖教父,以美麗的言辭闡釋了這個奧秘:「聖三中的一位,就是那被稱為上帝之子和上帝之言的,降生成人,在血肉之軀中將自己作為祭品,奉獻給父,子(他自己)和聖靈的神性,為使亞當原初的悖逆能夠因這偉大而可畏的工程──基督的祭獻──而被仁慈地寬宥,也為使人們靠著這祭獻的力量,通過洗禮,被聖靈和水滌淨,並成為重生再造的新人。從此以往,作為定制,人們受洗,應當被浸沒於水中,又自水中而起,如此往復三次,以作為基督三日埋葬之像,此後,他們便全然死於邪惡之世界,當第三次從水裡出來,他們已經是復活之人,就好象自死亡復生,他們的靈魂也被引入了生命,重新獲得了聖靈的恩寵,就好象亞當背命之前所擁有的。然後,他們要被傅以神聖的香膏,在這個禮儀中,他們乃是被基督所膏抹,並以超性的方式成為芬芳馨馥。如此,他們成為上帝本身相稱的分享者,得以分嘗他的體,暢飲他的血,也就是通過領受被聖化的餅酒,同降生成人,自我祭獻的上帝成為血肉相連的一體。」
通過洗禮,我們獲得了神恩的內在種子。然後,通過在教會內的生活,也就是祈禱,克己,修德,虔信,愛慕的生活,遵行基督誡命,領受聖體寶血,誦讀存思聖經典籍,藉著這一切,我們培植澆灌洗禮之恩在我們內心所播下的種子,好能更大限度地蒙受恩寵。不斷地被上帝的恩寵及能力充滿,我們也就不斷地在肖似基督的進程上成長,最後,在現世的生命結束之後,基督將會承認我們確實是屬他之人,並接納我們進入他的國度。
先前,我提到基督徒被賦予如此的潛能,以至於可以超越亞當墮落前所處的境界。藉著基督的降生,受難,復活,人類不僅僅可以復得亞當所喪失的,更將獲得亞當墮落前所應當得到的。人類可以被上帝的能力充滿到被「神化」的地步。我們的救主以他的救贖工程粉碎了罪孽的統治,為我們重開了神化之途,使我們可以抵達人類受造的終極目標。
在正統的基督教義中,神化不是指人類依照本性變成上帝。人類的性體不會在上帝內消融,也不會喪失其作為受造物的自性。正教所言的神化,是指分享上帝的生命。也就是上帝和人之間位際性的愛的共融。受造物和非受造者之間的差異不會消失。人類永遠存在於其受造本性的疆界之內。他不會變做如基督般和上帝同一性體。
如上所述,基督依照本性是上帝之子,擁有完全的神性,在萬世之前,於無始之始由父所生。而人類,則因著恩寵而成為上帝的義子。一如聖約/若所宣認的:「凡是接受他(基督),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予他們權柄,以成為上帝的子女。」(聖經新約,約/若,一章,十二節)。人類通過恩寵,成為上帝的子女,但仍然是受造物,就好象基督通過降生,成為了人,卻仍然是上帝。
按照使徒聖彼得所言,我們因為同上帝在他的神能中結合,而成為了「神性的分享者」(聖經新約,彼得後書,一章,四節)。基督,道成肉身的上帝,渴望我們在愛中與他結合。他盼望我們居於他內,他也一樣居於我們內。為此,他告訴他的弟子們說:「人若愛我,就會遵循我的話,而我的父也要愛他,我們將到他那裡去,與他居於一處。」(聖經新約,約/若,十四章,二十三節),又說:「你們要居於我內,我也要居於你們內」(聖經新約,約/若,十五章,四節)。
這種人和上帝間的合一,是聖三三位之間合一的奧秘象征。基督曾為了他的弟子們向父祈禱說:「你所給予我的榮耀,我也給了他們,為使他們合而為一,就如同我們合而為一一樣:我住在他們內,他們住在我內,好使他們完滿地合而為一。」(聖經新約,十七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
新神學家聖西默盎是一位切身體驗到神化之恩的教父,並將其描述為對上帝本有生命的分享。這並不是對某種非位格性能力的非位際性體驗,而是通過神化之恩與位格性的,生活的上帝的個人際遇。聖西默盎如此寫到:「我久坐在床榻上,就在我的修道小室中,我看見那超越了世界的一位臨在於我前。我看見他,我──我何敢作此言?──我愛他,他也一樣愛我。我獨坐陋室,以此冥契滋養著自己。因為與他合一,我逾越了諸天。我知道這是真實的,卻又不知自己置身何處。我知道那不動之尊降臨了,那不可見者向我顯現了。我知道那超絕萬有者將我擁入他內,把我掩藏在他的臂彎之下。於是,我發現自己出離了整個世界。對於世界,我是何等的微渺,而我卻在自身內與世界的創造者全然契合。我自知不會死亡,因為我在生命內:萬有的生命在我內湧動。他在我的心中,卻又不離天上。此處與彼處,是一樣的光輝燦爛,因他向我啟示了他自己。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我如何可以領悟確知這一切?我如何才能如實地表達出我之所悟所見?誠然,這是無可言喻之事,超越語言,不可論說。」
聖西默盎和許多其他的聖教父們將神化的經驗描述為對光明的體驗。在正教的靈修學中,非受造的恩寵和神能也被稱為非受造之光。當基督在他泊山易顯聖容的時候,就曾以此恩寵之光照耀他的弟子,向他們揭示了自己固有的真實榮耀。這光是基督自性的光明,發自他的神性。當基督徒身上閃耀著非受造之光的時候,並不是他們自己的光在發顯。他們所折射出的是充滿了他們的基督之光。聖格裡高利帕拉瑪斯,十四世紀的一位聖教父,如此教導說:「那分享了神能的人,自身在某種程度上也化為光明。他與光結合,並藉著這光,他在徹悟中洞見那對不擁有此種恩典者隱藏的事物。如此,他不但超越了肉體的感官,也超越了一切人智所能領悟的范疇。」
新神學家聖西默盎在他的一首聖歌中如此描述他的體驗:「上帝臨顯於我內,在我鄙陋的心中異彩紛呈,以他永生的光華四面照耀我,用他輝煌的毫光啟明我的四肢百體。這光環繞著我,他緊緊擁抱著我。他將他自己全然交付與我──這不堪之人,我被他的熾愛和華美所充滿。我因喜悅和神聖的慈憫而饜足。我分享了光明,我也分享了榮耀。我的面龐如我所愛者一樣輝耀,我的四肢百體都成了承載光明的容器。」
在正教會中,信徒們渴求此世在神化之途上不斷成長,以作為對天國永生的預備。因為上帝本是無限而不可測度的,趨向上帝的進程也是永無終結的,甚至在來世也是一樣。「誠然,」聖西默盎說,「這個進程永世沒有盡頭……被上帝充滿並在他的光明內受享榮耀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進程。」
無論聖西默盎所描述的他的神化經驗是如何地令人驚異,都只不過是基督對他真實追隨者所許諾的的的天國永生的預像而已。天國是光明的國度,在這光明中,那些和上帝結合的人們將永無止境地趨向上帝。
另外,那現今存在於天國諸聖和天使間的榮耀,僅僅是將來眾人復活時將被揭示的榮耀的預示,到那時候,基督降生,受難,復活的所有救贖果效將被完滿地彰顯。
人類的始祖亞當曾被賦予了如此的使命:使原初受造的世界更加接近上帝,通過自身向上帝的趨升,使世界變得更加屬靈。然而,亞當沒有成功完成他的這一使命,於是,新亞當,耶穌基督前來完成之。他的救恩工程已經藉著受難和復活而完成,不過救贖的果效卻要在時間的長河中慢慢被揭示。通過基督的復活,不僅僅人類將獲得一個再造的,靈性的肉體而復活;整個受造的世界也將被更新而成為屬靈的。一如啟/默所言,將會有一個新天新地。
基督復活的身體無與倫比地比亞當墮落之前不朽的身體更為神妙。基督復活後的靈性身體相似於當初上帝希望亞當通過在樂園中不斷向主趨升而將獲取的靈性身體。同樣地,那新天新地也無與倫比地比人類墮落前的不朽世界更加莊嚴。通過基督──新亞當,世界將被更新,就好象如果始祖亞當不曾失足,世界將會被更新一樣。
使徒聖保羅証實,整個受造的世界都在呻吟嘆息中等待未來的榮耀,並且世界將「從腐朽的束縛下被釋放,並進入上帝兒女榮耀的自由」(聖經新約,羅馬書,八章,二十一至二十二節)。而按照聖西默盎所言,更新的世界將成為一個「非凡和靈性的居所,超絕一切感官。」
所有這些來世的榮耀,都因為基督的降生,受難和復活而成為可能。通過基督的救贖工程,人類被靈性地聯合於上帝,並被神化;人類得以在此生之後獲得樂園和天堂。並且,在眾人復活之後,人類的身體和整個世界將被更新為神聖屬靈的居所。
在四世紀,神學家聖格裡高利以美妙的言辭如此描述基督降世的原由:「我們需要一個降生的上帝,一個受難至死的上帝,好使我們得以存活。我們與他同死,好使我們被滌淨;我們與他一同復活,因為我們曾與他同死;我們和他一同受榮耀,因為我們已經與他同復活。」
不過關於基督為何來到這個世界的最完美解釋,是基督自己所作的,論及他的降世,他這麼說:「因為上帝如此地愛了這個世界,以至於他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不至淪亡,卻得永生。因為上帝派遣他的兒子來到世界,不是為了給世界定罪,卻是要叫世界藉著他得救。」(聖經新約,約/若,三章,十六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