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简) | Word 來自單萌心教授 | 來自中國東正教的網絡交流園地

東正教──其歷史,神學和靈修

單萌心教授的演講

一,歷史

在這次演講中,我將嘗試著對東正教的歷史,神學和靈修學做一個基礎的介紹,在演講結束後,我將很樂意回答各位的問題。

就歷史而言,正教會是古老的,新約基督徒的教會,由主耶穌基督在耶路撒冷建立。正教會的起源,可以通過一條徑直而無中斷的法脈回溯到基督和使徒時代的耶路撒冷。在兩千年的時間裡,正教會的這個神聖傳承始終沒有中斷。今日正教會的教義,禮儀和實踐,與初期教會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因為在過去的兩個千年中,正教會始終忠實地追隨和效法了原初教會的理念。

正教這個字,在希臘文中可以被解釋為對上帝的「正確崇拜」或者「正確的讚頌」。為能正確地崇拜上帝,我們就必須正確地了解上帝是誰,耶穌基督是誰。我們需要擁有正確的經典來啟示我們,我們也需要有對這些經典的正確解釋。

延續到今日的正教會,是一個有形可見的機體,一個奧秘的機體。她不是一個組織機構,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按照其神學的觀點,正教會本身就是耶穌基督的身體。因為基督既是上帝又是人,同時擁有神人二性,所以他的身體也是神人聯合之體。

教會存在的目標無非就是與上帝結合。也就是將其成員帶入與其首腦──基督的永恆共融中去。

正教會──耶穌基督的教會,正式開始於公元33年的五旬節,在那一天,正如耶穌基督事先所預言和許諾的,聖靈降臨在了守侯於耶路撒冷的眾使徒身上。從那天開始,使徒們被賦予了神聖的能力,並開始在全世界的范圍內傳播基督徒的信仰。從耶路撒冷開始,使徒們走遍了羅馬帝國和偏遠的地區:使徒聖彼得去過希臘和羅馬,在他殉道於羅馬城之前曾任敘利亞的安提約基亞城(安條克)主教;使徒聖安德烈曾去過俄羅斯,按照一些古老的傳說,他一直走到當時中國的西部邊界;聖馬可則到了埃及,並在那裡建立了基督徒的團體;聖多馬去了印度;而聖馬太則到了埃塞俄比亞。

不管使徒們走到那裡,都會任命主教,司祭和輔祭,並以覆手的方式來祝聖(按立)他們。主教們是使徒的直接繼承者,並從使徒那裡得到了按立司祭和輔祭的權柄。

那些由使徒直接任命以作為他們繼承者的主教們被後世稱作「使徒教父」(以示他們是使徒的親淑弟子)。他們的許多書簡信札被保留了下來,並被編入了《使徒教父集》中,這些信中有很多是寫給各地方教會的,包括那些也收到過使徒聖保羅書簡的地方教會。這些早期的文獻包含了許多有關初期教會的寶貴信息,讓我們得以了解當時的教會生活和組織的情形。

例如使徒教父中很有名的一位──使徒聖約翰的弟子聖依納爵。他在公元67年前後被祝聖為安提約基亞城(安條克)的第二位主教,也就是聖彼得的後任。在他寫於公元106年的書信中,聖依納爵特別強調了兩件事情:主教和聖體血。他如實地洞見了:教會既是教階性的,也是聖事性的。他如此寫到:「論到教務,若離開了主教,什麼也不可作。」而舉行聖體血禮儀(聖依納爵稱之為『不朽之藥石』『救主耶穌基督之體血』)則是主教的第一要務。聖依納爵最終殉道於羅馬。

今日正教會的主教們都擁有來自這些使徒教父的統緒,並通過他們可以將此法統上溯到使徒和基督本人。基督親自覆手於使徒們,而使徒們通過同樣的覆手禮按立了他們的繼承人,今日的教會也繼續著這樣的傳統。舉例而言,如今在耶路撒冷的正教會主教們都可以給出他們歷代前任的名單,一直追溯到使徒聖雅各──主基督的弟兄(他們並沒有血緣的聯系,因為主基督生自童貞女,而聖雅各是主基督的養父聖約瑟的兒子);同樣,如今安提約基亞正教會的主教們也可以提供類似的名錄,一直無間斷地上溯到使徒之長聖彼得。

在聖教初興的三百年中,基督徒常受迫害,並為主殉道。就在這種為肉身是危難,為靈魂卻是神益的特殊環境中,基督教藝術和禮儀在聖靈的引導下不斷地發展了起來。基督徒的每日禮讚儀式,脫離了原來猶太教的模式,在藉以避難的地窟中逐漸成型。這些儀式相應於一晝夜間的每三個小時──也就是每天一共八次。正教會至今仍每天舉行這樣的禮儀。

從使徒時代以來,教會的一切儀式中,最重要的就是聖體血禮儀──事奉聖禮。事奉聖禮的禮典最初成型於耶路撒冷,由主的弟兄(基督養父約瑟的兒子)使徒聖雅各所作。聖雅各所作的這個事奉聖禮禮典,至今仍被使用。在所有的地方正教會中,一年至少舉行一次聖雅各的事奉聖禮,而在耶路撒冷則被更頻繁地使用。在聖雅各事奉聖禮的基礎上,公元四世紀的兩位教父聖巴西略和聖金口約翰分別編撰了更精簡的事奉聖禮禮典,前者在一年中使用十次,而後者則用於所有不使用其他禮典的日子。

正教會的繪畫藝術也同樣開始於教會歷史的初期。最早的聖像是畫於基督徒地窟牆上的壁畫,內容一般是基督,以及舊約和福音故事的圖景。這種傳統一直在正教會內延續,至今許多正教教堂被飾以壁畫。

公元312年,迫害和殉道的時代畫上了句號,羅馬帝國東部的統治者,君士坦丁大帝,成為了第一個接納基督信仰的皇帝。他將帝國的首都由意大利的羅馬遷移到了拜佔庭的君士坦丁堡(今日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

隨著教會由地下走向地上,基督信仰也逐漸發展繁茂起來。有許多民族和國家紛紛皈依了基督,如格魯吉亞,羅馬尼亞等。教會在這些國家中成生活各方面的中心。在這獲得自由的時代,教會開始更加著力於厘定信仰的規范,經典的條目,並以此克勝各種異端邪說。

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尼西亞城召集了基督教歷史上的第一次普世大公會議。因為既然皇帝希望他的國家成為一個基督徒帝國,自然也就盼望它建基於統一的正統信仰──一個正確地崇拜和禮讚上帝的信仰。

當時帝國疆域中的全體主教都被召集來開會──他們共是318位。在這第一次神聖普世大公會議中,主教們厘清了基督徒神學的一個要點:「耶穌基督是不是上帝?」因為當時的一個異端司祭亞略(阿裡烏斯)宣稱耶穌不是上帝,他以此理論迷惑了很多人。與會的主教們毫無異議地一致宣認,耶穌基督是真實的上帝,與父同一性體。他們將他們的信仰宣告濃縮成了一篇被稱為《尼西亞信經》的文字,這篇信經是基督徒信仰的摘要,並以堅定不移的言辭確認了耶穌基督的神性。

從公元四世紀到公元八世紀,一共召開了七次這樣的普世大公會議。一般來說,每當某種異端興起,擾亂教會的時候,教父們就會集結大公會議以宣明正道。我們正教徒相信在這七次神聖普世大公會議中,主教們在上帝聖靈的指引下宣告了真實的教義,並以此教義克勝了關於上帝和耶穌基督所可能提出的一切異端邪說(也就是對上帝是誰以及耶穌基督是誰所可能做出的錯誤回答)。

在普世大公會議以外,也有許多次地方性公會議被教會接納為聖傳的固有部分。比如很重要的一次地方性公會議:於公元397年在北非舉行的迦太基公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教父們定斷了聖經所應該包涵的書目。因為在教會初始的三個世紀中,聖經的書卷雖然已經被寫成並流傳,但是它們仍處於被編輯的過程中,在某些地方,一些書卷因為引起爭議而被刪除,而在另外一些地方,又有經外的書卷被摻和進了聖經。而教會在聖靈的指引下,於新約最後一卷成書後約三百年,終於在公會議中確定了新約正典的目錄,並要求所有基督徒永遠遵循無違。

因此要多謝正教會的歷次神聖公會議(包括普世的和地方的),使得我們能夠擁有正確的信仰,正確的崇拜,正確的教義和正確的經典。

在普世大公會議中,主教們明確了教會的組織形式,建立了五個牧首區,分別以當時帝國的一個大都市為中心,它們是:羅馬,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裡亞(在北非,今日的埃及境內),安提約基亞(一譯安條克,在今敘利亞境內),耶路撒冷。每一個牧首區都有一位牧首,作為其首席主教。

一位一世紀末的使徒教父,羅馬的聖克萊孟(曾師從聖彼得和聖保羅,並被聖彼得祝聖為羅馬主教),在他的著作中闡述了對教會組織的原初理解。他寫到:「每一位主教都擁有完滿的使徒性神恩,教會在主教的職務中具體而微地臨現。在主教的集會中,他們彼此協商,而基督則是他們的首腦,除基督之外,沒有任何人是教會的統治者。」在這樣的模式中,於數百年間各級地方教會彼此共融,相安無事。

然而到了公元九世紀,帝國的東西兩部分日益疏離。羅馬牧首(教皇/教宗)開始將新奇的理念引入教會的信仰。其中之一就是:羅馬主教對於全體教會擁有至高無上的權柄。教宗聲稱,他是普世教會在人世間唯一至高無上的首腦。

羅馬教皇的另一個背離正統的做法是變更了尼西亞首屆神聖普世大公會議所制定的信經。羅馬以外的四大牧首區,遵循聖約翰所記錄的基督聖訓(聖經新約,約/若,十五章,二十六節),堅持宣認聖靈是由父而發,然而羅馬教皇卻聲稱聖靈是由父子共發。並將毫無聖經和聖傳依據的「和子」(拉丁文filioque)一詞加入了尼西亞信經。

因為正教會堅持古老而正統的信仰,拒絕任何篡改正信的增減,最終在公元1054年,羅馬教宗和他的追隨者脫離了正教會,和其余四個牧首區分離。

在1054年大分裂之後,羅馬牧首區開始自稱為天主教,或者「公教會」,並在他們的歷史中不斷改變原初的信德和實踐,而在東方,在正教會中,來自基督和使徒的原始信仰和實踐則被完整地,毫無改變地保存了下來。

同時,正教的信仰也越過了拜佔庭帝國的疆界,被傳播到了其他的國度。在九世紀,來自君士坦丁堡的傳教士們耕耘於保加利亞王國(包括今日的保加利亞,馬其頓和塞爾維亞的大部分),並歸化了國王和民眾。不久以後,在公元十世紀,俄羅斯大地也皈依了正教信仰。

正教會也常常被稱為「東正教」或者「東方正教會」,因為在治理帝國西部的牧首區──羅馬──背離了正道以後,剩下的四個古老的牧首區都位於帝國的東部。然而,正教會並不僅僅屬於東方人。正教信仰是是源自基督和使徒的純一不變的正道,在本質上是普世大公的,也就是屬於全人類的。兩千年來,正教會已經傳播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包括美國,西歐,非洲,亞洲,澳洲。

今日全世界正教信徒的人數大約有二億五千萬。也就是說,正教會是世界上僅次於羅馬天主教的第二大基督徒團體。(盡管廣義的新教信徒人數總和超過正教信徒的數量,但是他們卻不隸屬於同一個教會或者信仰體系)。

另外必須強調的一點是,經過兩千年的政治和歷史的劇變,正教會仍然是共融一致的整體。盡管存在者不同的地方聖統,例如希臘正教會,俄羅斯正教會,塞爾維亞正教會等,但是他們彼此在信仰,禮儀,組織結構上是沒有相違之處的。他們只是同一信仰的不同地方文化表現形式而已。他們共融於同一教會整體中──也就是毫無變更地保存了原始基督教信仰寶藏的正教會。